当前位置:读零零>>小理论,大管理> 第9章 理论中的用人之道 (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理论中的用人之道 (9)(1 / 3)

刚进公司的新人在日常工作中难免因为资历少,经验少,年龄小而被老员工看轻。正如本书“鲶鱼效应”中孙权重用陆逊时:张昭认为陆逊只是个书生,对于军事了解不够;顾雍认为陆逊年纪太小,难堪重任;还有其他人认为陆逊才能不够,所以看轻了他。

领导者在提拔新人时也要三思,即便新人确实具有卓越的才能。但是初来乍到,脚跟没有完全立稳,贸然对其进行提拔,容易让其陷入孤立局面。与此同时,老员工自认为自己兢兢业业的工作,为公司鞍前马后的效劳,领导者不仅没有提拔自己反而提拔毛头小伙子,心理一时难以承受也是正常。

同样,领导者也面临巨大的压力,毕竟一个公司需要团队配合,不能因为提拔一个人造成四分五裂。所以领导者在提拔新人时,也要考虑那些老员工的想法,甚至可以事先和老员工沟通,要明白,只要沟通好了,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3.不要忽视新员工的牢骚

企业在运营平稳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员工进入企业后,在熟悉环境的过程中,会发现管理上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领导者和老员工却浑然不觉,但由于其资历尚浅,其所提出的意见难以被人重视。

实际上,新员工发的一些牢骚恰恰是企业的管理上的一些漏洞,比如新员工抱怨公司纸张浪费太严重,可能他发一句牢骚没有人注意到或重视到,但这种细节上的弊病却能影响这个企业的运营发展。如果领导者注意到新员工的牢骚,既然在纸张上有浪费现象,那么在其他方面是否有浪费的现象存在?这种现象是否影响员工的个人习惯和做事风格?是否会最终导致企业文化的偏离?从其牢骚中,领导者完全能发现不少问题。又比如,新员工抱怨自己没有享受到和老员工同样的地位,领导者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存在老员工“倚老卖老”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否严重?是如何造成的?应该如何修正?

与新员工相比,老员工已经变得圆滑,他们已经学会了针对公司情况的应对之道,即使发现了问题也视而不见,漠不关心。所以领导者应该利用新员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鼓励他们去发现漏洞,提出问题,并通过他们的问题,完善企业管理。

4.对新人要有耐心

新人进入企业要有个适应期,所以领导者在考核他们的时间不宜过长的同时,也要对新人有足够的耐心,只有让他们在扎下根以后,才能慢慢的成长起来。

我国很多公司企业一看到新人具有潜力就给予重视进行提拔,殊不知,此种做法无异于“拔苗助长”,过犹不及。新人在还没有完全认清现实,学会处世之道前给予重用,会让他们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的能力足够强,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产生轻浮的作风。

另外,领导者因为有些新员工工作中一两次的失误便认为不堪重用,这也是错误的。毕竟新人们经验不足出现工作上的失误属于正常。对此,领导者应该有包容之心,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了解其工作失误的原因,给他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和改进。

总结评述:

“蘑菇效应”主要是针对企业中新人而言的,但其运用却主要依靠领导者,所以领导者更应了解这种效应,掌握新人培养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值得一提的是,“成才先成人”,只有做人端正才有资格做好员工,在做好这一工作的同时再以才任人,在团队中建设良好的梯队,提拔有才的新人,使企业发展的有足够的人才资源。

木桶效应:短板一定要解决

该理论的出处、原意、喻意

古代时人们多用木桶盛水,这种木桶是由一块块木板纵向拼合后,用铁箍箍住,下面做个底卡住做成的。我们常常提到的“木桶理论”,就是根据这种木桶展开思考的,一般该理论是说如果木桶纵向的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就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为水有往低处流的特性。

最早提出“木桶效应”的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他认为在一个团队里,决定这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不是那个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而恰恰是那个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后者。因为最短的木板在对最长的木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根据这一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在用人中的作用

相对于一个团队的领导者来说,每个人都是一块构成木桶的木板,正所谓“天底下没有同样的树叶”,每个员工的个性特点、工作能力、兴趣爱好与特长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这些“木板”各有高低。

所以不管是在一个企业之中,还是在一个部门,一个小组之中,只要是团队合作,最差的那个员工就像最短的木板一样,最终影响整个“木桶”盛水的多少。

案例一:强者胜出,劣者淘汰

美国百事可乐公司创建于1898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