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小理论,大管理> 第3章 理论中的用人之道 (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理论中的用人之道 (3)(2 / 3)

领导者往往就需要扮演“马蝇”的角色,如果能运用好“马蝇效应”,那么每一个员工都可能会成为业务精英。在具体的运用上,领导者需要在宏观上掌控规范团队行为、促使团队前进的正确方法,也需要领导者在微观上了解每一个员工的欲求,进而进行有效的激励和抑制,那么这样的组织或团队必定会是一个万马奔腾的好“马群”。

鲶鱼效应:每个人都需要相应的激励

该理论的出处、原意、喻意

鲶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以其它鱼类、虾类、青蛙等为食,生性凶猛好斗,尤其当它处于陌生环境里面时,它会不停的游动。如果单纯的评价鲶鱼,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鲶鱼效应”的故事中还有一种鱼叫沙丁鱼。沙丁鱼是一种生性安静的鱼类,它性格平和。肉质鲜美,人们都喜欢吃沙丁鱼,而沙丁鱼在被捕捞后,在运输过程中会大量死亡。所以市场上活沙丁鱼与已经死亡的沙丁鱼价格能差好几倍。为改变这种情况,渔民们曾做出种种努力,比如将运输过程缩短、运输时提速、往水中加氧、定期换水等,但这些办法仍然不能改变大量沙丁鱼死亡。

有一位老渔民,他卖的沙丁鱼总是活蹦乱跳的,虽然周围的渔民都十分奇怪,但是却不知道这位老渔民采用的什么方法,后来这位老渔民向大家揭开了谜底:原来他在运输过程中将几条鲶鱼与沙丁鱼放在一个渔箱里。由于进入陌生环境,鲶鱼便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害怕被鲶鱼吃掉,于是也不停的游动,四处躲避,直到沙丁鱼活蹦乱跳的到达市场被卖出高价。

如上所讲的沙丁鱼因鲶鱼的出现而不停活动,提高生存率的现象,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这本是自然界一种存在的客观现象,但是被人发现并应用到管理中时,就成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比如在一个企业团队里面都是做事平稳,喜欢安逸的人,用不了多久,这个团队的效率就会下降,而如果引进类似鲶鱼的员工,这些类似于沙丁鱼的员工就会面临压力,从而刺激整个团队的进步。

在用人中的作用

有很多企业家信奉这样一句话:“只有对手强大,自己才会强大。”在企业内部管理上也是如此,员工只有面临具有挑战性的竞争,才会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去创造价值和利润。

对于类似“沙丁鱼”的员工来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往往是他们的职场准则之一。这样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不会出什么差错,但是由于惯于安逸没有压力,久而久之产生工作惰性。与“沙丁鱼员工”不同,“鲶鱼员工”做事有活力,对他人具有竞争力,也有想像力和创新思维,可能在工作过程中他们会偶尔出一些差错,但是他们会反思错误继续进步。

打个比方,对企业而言,这两种员工就类似于纪念碑的基座和石碑,“沙丁鱼员工”做事稳重,但是动力不够,类似基座;而鲶鱼员工做事有冲劲,像石碑一样挺立。当沙丁鱼员工面对类似于“职业杀手”的鲶鱼员工时,为了防止自己的位置被他人代替,便也会带着压力与活力去工作,从而使得整个公司变得生气勃勃。

“鲶鱼效应”强调的也是一种危机意识,古语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很有道理的,“鲶鱼效应”就是要打破安乐的局面,用危机感来加强人或动物生存的本能。“鲶鱼效应”应用于管理中,就需要领导者在管理中建立危机意识,员工若没有危机意识,就会安于现状,公司自然不会进步。如果在其中安插部分鲶鱼员工,不管区别多大,都会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进而带动整个团队的进步,所以领导者只有真正地领悟了“鲶鱼效应”的价值和内涵,才能够更快速而且更持续地成功。

案例一:力排众议用陆逊,东吴政权保平安

《三国演义》中就有活用“鲶鱼效应”的最好案例。在第八十三回《战猇亭先主得仇人,守江口书生拜大将》中,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被东吴害死,张飞也因征东吴的事而被杀,为了给他们报仇,刘备御驾亲征伐吴。就在孙权没有办法的时候,他身边的近臣阚泽向孙权建议启用陆逊。当时的陆逊只有20多岁,虽然才智计谋过人,但是资历尚浅。阚泽的建议遭到一群老臣的极力反对,孙权的重要谋士张昭认为陆逊只是个书生,对于军事了解不够,顾雍认为陆逊年纪太小,难堪重任,还有其他人认为陆逊才能不够。阚泽面对这些反对意见说:“如果不用陆逊,那么东吴就危险了。”孙权说:“我也知道陆逊是个军事奇才,我决定了,就用陆逊为大将。”于是命人召陆逊来见。

陆逊见到孙权后首先就问:“江东文武大臣皆是大王的故旧老臣,逊年幼无才,怎么能领导他们呢?”孙权便将自己的佩剑送给陆逊,并且告诉他谁如果不服,可以先斩后奏。但是陆逊并没有使用佩剑,而是让孙权在次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拜其为大都督,掌东吴六郡八十一州诸路军马。这实际上就是孙权在告诉其他故旧老臣:“鲶鱼陆逊”已经进入东吴这个“渔箱”。

事实果然不出陆逊所料,等陆逊领兵前去迎敌的时候,众人皆不服,陆逊升帐议事,众人勉强前来参贺。陆逊对大家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