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关键词
未雨绸缪、多做准备工作
成功方略
鲁冠球被认为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见证人和参与者,被誉为中国企业家中的常青树。人们如此评价他:“他是一个稳健中带有冒险气质的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领导着万向集团由一个小乡镇企业发展成国内最大民营企业之一。他虽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依靠近半个世纪的波折经历,总结出其独特的商业哲学体系。
信心永远在首位
万向集团比较早地进入了资本市场和国际市场,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份额也很高。对于企业的成功,鲁冠球归纳出了两个字——信心,因为多年的打拼中,他一直坚信好企业都是磨炼出来的。是他对企业前途的信心,带动了万向集团的发展。但在眼下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万向集团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一是股票市值损失几百亿,单“万向钱潮”一只股票,与2007年最高峰时比,已经损失了130亿元的市值;二是全球汽车销量下降,对零部件产业冲击很大,由于订单减少,万向工业企业基本不用加班了;三是金融形势复杂,美元、欧元、日元等汇率变化很难掌控,外贸潜亏的风险日益加大。
对于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鲁冠球认为,是对贪婪的默认和对投机的放纵导致的结果。他告诫万向集团的管理层“陷阱深不可测”,一是要清醒地面对各种暴利的诱惑,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二是要对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些。此时,任何侥幸心理都是危险的。
此时鲁冠球提出,最要紧的还是树立信心。信心没了,什么都是空的。现在,全世界都在采取措施救市,虽然效果还不明显,但鲁冠球对未来还是乐观的,特别是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充满了信心。2008年11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十项促进经济增长的举措,启动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这更使万向增强了信心。
对万向来讲,因为在两三年前就认为困难和危机可能会到来,提前做了很多工作,所以,现在损失的主要只是股票市值这样的“纸上富贵”,生产经营整体还属正常。2008年1~10月,万向实现营业收入415亿元、利税22.89亿元、出口12.57亿美元,同比增幅显著。
1999年,鲁冠球在万向集团创立30周年庆祝会议上,提出了“奋斗十年添个零”的目标:到2009年底,万向要实现企业日创利100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入1000万元。尽管这场危机出乎意料,但是鲁冠球相信,只要努力,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鲁冠球认为在全球局势平稳后,肯定有一个重建金融体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必将是实体经济大干快上的好机会。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暴利行业不做
鲁冠球要求万向奉行的投资原则是:暴利行业不做,千家万户能做的不做,国家做的不做,甚至因为竞购而可能产生矛盾的时候,鲁冠球也会选择退出。
多年来,鲁冠球养成一个习惯:每当一个知名企业出现大的起落,他就让下属收集好各种资料,将高层召集到自己不足15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和大家一起分析这个企业为什么会垮掉。
在此原则下,万向集团走得很稳健,掌控19家海外公司,巩固着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世界一流企业地位,同时还进入农业、矿产、新能源、金融等10大产业,2007年营业收入超过400亿元。鲁冠球通过收购兼并,沿着制造业和农业两条战线进行,遵循着“不熟不做”的策略。对一些企业家来说颇为艰难的国际化旅途,对鲁冠球来说却是水到渠成。
储备好人才
鲁冠球说:“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有自己的人才,企业才能走自己的路,圆自己的梦。没有自己的人才,企业负责人想得再多、走得再早,也是步履蹒跚、寸步难行。”
集团副总裁、万向美国公司总经理倪频的经历是一个缩影。1992年,倪频到美国求学,一边攻读博士学位,一边创办万向美国公司。倪频管理着近20家美国公司的近千名员工,还先后收购了将万向领向国际市场的美国舍勒公司以及上市公司UAI公司、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轴承生产企业之一的GBC公司、洛克福特公司、汽车零部件系统集成装配及即时配送领域全球领先的AI公司等。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万向就开始了一系列胸有成竹的企业转型升级,而“唱主角”的,始终是他精心谋划的万向人才战略,包括管理、技术、财务等在内的26支专业人才队伍,支支都有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如今,万向员工中,拥有高级职称的就有578人。
以倪频为首的万向国际化人才团队在万向的海外战略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成就了今天的万向。从产品“走出去”,到“点”的突破,连接成“线”,拓展成“面”。
也正是有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的支撑,万向才先行一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上走得又稳又快。
抓住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