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精明者这样管人> 第35章 精明者管人更要识人(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精明者管人更要识人(1)(3 / 4)

于是,奕尚禅师就让侍者将这小沙弥叫来,问道:“你今天早晨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敲钟呢?”

小沙弥不知禅师为什么要这么问他,忐忑不安地回答道:“没什么特别心情,只是为打钟而打钟而已。”

奕尚禅师道:“不见得吧?你在打钟时,心里一定念着些什么,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是非常高贵响亮的声音,只有正心诚意的人,才会敲出这种深沉博大的钟声。”

小沙弥想了又想,然后说道:“其实也没有刻意念着,只是我平常听您教导说,敲钟的时候应该要想到钟即是佛,必须要虔诚、斋戒,敬钟如佛,用犹如人定的禅心和礼拜之心来敲钟,就是这样而已。”

奕尚禅师听了非常满意,再三提醒道:“往后处理事务时,都要保持今天早上敲钟的禅心,将来你的成就不可限量!”

“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不管是否愿意,敲钟是一个和尚的必修课。但看似简单又平常的敲钟,奕尚禅师却能用心聆听,读懂了敲钟人的心思意念,发现此人绝非泛泛之辈。

人才无处不在,有时候就在你身边。作为现代的管理者应该深思:自己是否具有奕尚禅师的洞察力,能否从敲钟这样的小事情中发现人才。纵观历史,善于从细微之处观察人的领导者确不在少数。

晋国重臣文子,有一次因为被案情牵连,匆忙逃命,在慌乱中逃到了京师外的一个小镇。

跟随他逃亡的侍从建议说:“统领此镇的官吏,曾经出入大人您的府邸,可视作亲信,不如我等先到他家略事休息,待行李到来,再行赶路如何?”

“不可,此人不可信赖。”

“何故?他曾亲密地追随过大人……”

“唔!此人知我喜好音乐,即赠我名琴;知我喜好珍宝,即赠我玉石。像这种不用忠告方式而以宝物博取别人欢心的人,如我前去投靠,必被他献给君王以邀功无疑。”于是文子不敢稍作停留,连行李都顾不上带,继续赶路。

文子的看法果然不错,后来此人把文子的两车行李拦截下来,献给君王邀功,文子也因看人准而躲过一难。

战国时,鲁国重臣孟孙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鹿,命家臣秦西巴用车子把小鹿带回,在回去的途中,一直有一只母鹿跟在车后哀鸣。秦西巴觉得十分可怜,就把小鹿放了。

待孟孙返回家中,知道了缘由,极为生气,于是把秦西巴幽禁起来。

但是,3个月之后,孟孙不但赦免了秦西巴的罪,并且任命他担当辅佐自己儿子的任务,近侍惊讶地问:“前些时候,您刚刚处罚了他,如今却又委他以重任,这是为什么?”

孟孙回答说:“他连小鹿都不忍捉回,将其放掉,对待我儿子也一定会很仁慈的。”

孟孙能如此选人用人,实为知人之明。

也是在战国时,魏国将军乐羊率兵攻打中山国。其时,乐羊之子正栖身中山国,于是中山国国王将乐羊之子杀死,并做成肉汤,送到围在城外的乐羊军队阵营之中。乐羊面不改色地将肉汤喝光,表示自己一定会打下中山国。

魏王听到这个消息,感动地说:“乐羊竟然为我吃下自己儿子的肉!”

后来乐羊打败中山国凯旋,魏王虽然犒赏他的战功,但从此不再重用他。他说:“一个连自己儿子的肉都敢吃的人,还有谁的肉不敢吃呢?”

落一叶而知秋,饮一瓢而知河。识人的不二法门就是时时睁大双眼,从自己身边,从别人不留意的细微之处来考察、辨别一个人是否是人才。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

让员工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他就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做出更好的成绩。“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说的是用人的长处和优势,而不勉强人的短处和劣势。用其所长,还应抑其所短,护短的同时还要抑短,这就是使用人才的辩证法。

在用人方面,胡雪岩有着一套自己的办法。作为清代商界名流,胡雪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他延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功匹前敌。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此后,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

胡雪岩身边的许多人,在别人眼中都是“败家子”,但他们在胡雪岩的手下,一个个都是具有特殊作用的不可多得的人才,用起来得心应手。这正是胡雪岩“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不求完人,但求能人”用人观的最好体现。

早年间,陈世龙原是一个整天混迹于赌场的“混混”,胡雪岩却把他带在身边。胡雪岩看到了他的长处:一是灵活,与人结交从不露怯,打得开场面;二是不吃里扒外,不出卖朋友;三是说话算数,有血性。由于胡雪岩从这个人身上发现了这些优点,才将他调教成为自己经商跑江湖的得力助手,在后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