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时期,有一个人持假冒魏公韩琦的书信去谒见蔡君谟,蔡君谟虽然对此事持怀疑态度,但见这个人言谈举止颇为豪壮,就给了三千两银子,并写了封回信,派四名兵丁护送,并给魏公带了些果品。这人到了京城,面见魏公韩琦谢罪。韩琦说:“君谟出手小气,恐怕不能满足先生的愿望。夏太尉现在长安,你可以去拜见他。”即刻发了一封书信。韩琦的子弟觉得能够宽容此人就很够意思了,书信就不必发了。韩琦说:“此人能假造我的书信,又能够打动蔡君谟,他的才气可谓不凡了。”那人到了关中,夏太尉果然给他官做。
西汉人陈平的家里十分贫穷,但他从小就喜欢读书。村里举行社典,陈平帮助屠户分肉,分得很公平。乡亲们说:“不错,姓陈的小子当得屠户。”陈平说:“唉,要让我治天下,天下也会像这肉一样被处理得很好。”
陈平起初为魏王做事,因为有错而一直没有受到重用,离开后又为项羽所用,结果犯了罪跑掉了,后来,陈平通过魏无知的介绍见到汉王刘邦,汉王任他为都尉参乘典护军。周勃对汉王说:“我听说陈平在家时曾经与嫂子有不正当关系,跑到魏,魏不容他;跑到楚,楚不容他;现在,又跑到汉来。现在您任他作典护军,还请您仔细考虑一下。”汉王因而批评魏无知。魏无知说:“我说他行,是指他的才能,您要了解的是他的品行。现在如果有像尾生那样讲信义、像孝已那样有德行的人,但对您的事业没有什么帮助,您怎么去用他们呢?”汉王点头称是,又任陈平为护军中尉,各路将领都受他监护,将领们不敢再说什么了。陈平后来献出六条妙计,这些计谋都不是君子仁人能想出来的,从道德层面来评价也是很卑劣的,但敌我双方交战,本来已不是什么道德之举,是不能用高尚的标准来评价的,重要的只是结果。况且刘邦也是个缺点遍身的人,自然这些计谋正合了他的口味。结果这些计谋无不成功,帮助刘邦得了天下,平定了内乱。陈平立下汗马功劳,后被任为右丞相。
西汉的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他也深知“三人行必有我师”。汉宣帝时被封为博阳侯,后来当上丞相,性情宽厚。有一个驾车马夫喜欢喝酒,曾经随同丙吉一起出去,酒醉以后吐在丙吉的车子里,西曹主吏要斥责车夫,丙吉说:“就因为酒醉了赶走他,别人怎么干下去呢?他只不过弄脏了丞相的车马罢了。”西曹也就忍住了。这个车夫是边境人,所以熟悉边境郡县的情况。丙吉有一次出门,刚好看到一位驿使持着红白相间的袋子跑来,车夫就将边境少数民族的情况告诉丙吉。
不久,汉帝召见大臣,向他们询问边境少数民族的情况。丙吉一一道来,其余的大臣都一问三不知,受到汉帝的责骂。而丙吉关于边疆的忧虑及一些想法,都是依靠车夫得来的,所以丙吉感叹道:“人没有不可以收下的,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如果听不到车夫的那些话,怎么能受到皇帝的嘉奖呢?”
领导只有能容忍下属的不足并知人善任,根据他们的特点各司其职,才能成就大的事业,怎么能以小过失来评价自己的下属有没有真本事呢?假如真的这么做的话,以后他们会怎么看待你这个领导呢?不要说抓住他们的心了,恐怕到时候你还会落得个人心涣散、孤家寡人的下场。
举个例子,在人群密集的市场聚拢一百人而各取所长,每个人都有一些优点,集中百人的优点就可以成为贤人了;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见识,集中百人的见识便可以决策大计。
用人之长的同时而避其短,甚至既用其长又用其短,这才是领导者的一种高明的手段,才能令下属对自己服服帖帖,忠诚地服从于自己的领导。这样一来,团队增加了凝聚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有度量容人,才能被人所容
来而不往非礼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有来有往的,就像有作用力就必然会有反作用力。所以,有度量容人,才能被人所容;反之,如果自视清高,容不下别人,自然也不会被人所容,这无疑是给自己的为官和成事之路设下了障碍。
在三国的时候,有这么一段故事,说的是恃才傲物的祢衡。
三国时期的祢衡很有文才,在当时很有名气。但是,他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经常说除了孔融和杨修,其他人都是碌碌无为,没有一点儿本事。也正因他容不得别人,别人自然也容不下他,最终他因才高气傲被黄祖杀了。
祢衡最先经过孔融的推荐,去拜见了曹操。见礼之后,曹操并没有立即让祢衡坐下,祢衡仰天长叹:“天地这么大,怎么就没有一个人!”曹操说:“我手下有几十个人,都是当今的英雄,怎么能说没人?”祢衡说:“请讲。”曹操说:“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就是汉高祖时候的萧何、陈平也比不了;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猛无敌,就是古代猛将岑彭、马武也赶不上;还有从事吕虔、满宠,先锋于禁、徐晃,又有夏侯敦这样的奇才,曹子孝这样的人间福将,怎么能说没人?”祢衡笑着说:“您错了!这些人我都认识,荀彧可以让他去吊丧问疾,荀攸可以让他去看守坟墓,程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