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爱因斯坦总不以为然地回答:“别总是训斥我了,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对于爱因斯坦的态度,他的父亲全都看在眼里,一次,父亲叫住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对他说:“昨天我碰到一件有趣的事情。要不要讲给你听?”虽然对于父亲想要说的事情,爱因斯坦一点兴趣都没有,但他还是停住了。
父亲说:“昨天,我和杰瑞一起去清扫工厂里的大烟囱。我们从下面踩着烟囱内的钢筋踏梯爬到烟囱顶端,由于杰瑞在前面,所以,他的身上、脸上全部被烟囱里的烟灰弄黑了,而我身上连一点烟囱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当我看见杰瑞的模样时,心想,自己肯定和他一样脏,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杰瑞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于是,他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看到他的模样全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瑞是个疯子呢!”
听罢,爱因斯坦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时,父亲语重心长地对爱因斯坦说:“其实,任何人都不能做自己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自己的镜子,就是天才也会把自己照成白痴的。”
爱因斯坦听了,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顿时满脸愧色。他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并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自己。结果,爱因斯坦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所以,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一味给予斥责,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这就容易使孩子智力的发展受到限制。这时,父母可采用冷静的态度,从侧面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让他明辨自己的过失。在爱因斯坦与父亲的谈话中,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省,最终认识到错误。
培养方法二:重视给孩子灌输正面的道德情感
给孩子灌输正直、善良、勇敢等正面道德情感,是父母的责任。这种正面的道德观念通过父母传输给孩子一方面可以塑造其美好的心灵,还会给孩子一把道德的“标尺”,让他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让孩子适当体验羞愧、内疚等负面道德情感也会使其受益匪浅,负面情感与正面情感相比较,则更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这样,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就能体会到为什么这样做是错的,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人人尊敬的人。另外,还能加速他对于自我反省的认识并促进自身不断进行反省,区分好坏、是非、对错和美丑,改正错误。
如孩子做错事,父母可直接平静指出错误所在,促使孩子自我反省,激发起他的羞愧感和内疚感,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长此以往,孩子懂得羞愧和内疚,就能自觉地对自己不当的行为进行修正。
培养方法三:注意引导孩子自我反省
所谓引导孩子自我反省,是指父母在发现孩子犯了错误后,并不直接指出事情的真相,也不急于对孩子进行教育,而是先把这件事情放在一边进行冷处理。这种教育方式起到的效果,往往会优于孩子通过责罚得到的,因为孩子也是一样,自己体悟到的生活道理,总是来得直接些,总会深深印在脑子里。
列宁8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带着他去阿尼亚姑妈家做客。列宁非常活泼好动,一不留神就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当时,谁都没有看见是谁打碎的花瓶。所以,当姑妈问孩子们究竟是谁打碎了花瓶时,没有人承认。而列宁因为害怕在小伙伴面前受到惩罚,也没有主动承认花瓶是自己打碎的。
但是,母亲知道在这群孩子中,只有列宁最活泼好动,所以,她已经猜到花瓶是列宁打碎的。但是,要不要当众揭穿他呢?列宁的母亲思考着,她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了解儿子是否诚实,能否在犯错误后对自己的不诚实的行为有所认识。
所以,母亲没有当场指出花瓶是列宁打碎的。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母亲一直保持沉默,并暗中观察着列宁,她是在等待列宁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勇敢地承认。
果然,母亲的沉默让列宁察觉到自己犯了一件错误,不该隐瞒事情的真相。看得出,他也一直在做要不要告诉母亲的思想斗争。有一天,在临睡前,母亲走到他的跟前,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这时,列宁再也受不了心里的自我谴责,突然失声大哭起来。他大声对母亲说:“我骗了阿尼亚姑妈,花瓶是我打碎的!”
母亲欣慰地笑了,她看到儿子能够勇敢地承认错误,便安慰儿子说:“没有关系的,你既然承认了错误就还是个诚实的孩子,你给阿尼亚姑妈写信,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由此可见,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父母在知情的情况下如果能长时间在态度上表现出沉默、静候的状态,通常会让孩子通过父母的态度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一味责骂的教育方法却远不如此法奏效。
在孩子认识到错误的时候,再对他的行为进行评价,这样做会使得孩子对于错误的认识更加深刻。久而久之,孩子必然学会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