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失实> 第3章 真相的渐近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真相的渐近线(2 / 4)

速地说明问题(半衰期)它代表的是按放射性衰变定义来说,一半的物质发生衰变需要多长时间。

一个领域的知识也可以呈指数衰减趋势,即按一个固定比例减少。按照芝诺悖论(Zeno’s Paradoxes)的其中一个悖论来说,我们不断逼近终点线的中点,但是永远都到不了。此例中,终点线代表最初那批肝硬化和肝炎的研究中没有一个仍是正确的。虽然总是存在极小数量的引用距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论文的情况,但是若干年后,大量的文章终将沦为无关紧要的境地。当然,其中有一些文章并没错,它们只是过时了而已。这些科学家指出,治疗方法在过去几十年并没有完全失效;它们只是被新的东西所取代,比如注射新型疫苗就无须再进行相应疾病的治疗。

就像我们无法分辨哪一个放射性原子会发生衰变,我们也无法预测哪一篇文章的结论会被推翻。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可以观察事物的总体,并看出一个领域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此外,有一项关于手术信息的倾覆的研究,其结果并无二致。澳大利亚的两位医生发现,在那个领域,每过45年也有一半的事实失实。正如之前法国科学家所说的那样,所有这些结果都验证了一句有名的医学格言,格言出自19世纪至20世纪早期的英国神经学家约翰·休林·杰克逊(John Hughlings Jackson)之口:“揪出一个错误的医学观点需要50年,而得出一个正确的医学观点需要100年。”

这意味着,尽管科学知识在不断增长、新文章在发表、现有理论被驳斥、新领域分支变成多个子领域,以及学术界拨款申请和资金捐助的流程存在混乱不堪的现象,我们仍有方法来衡量事实的推翻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我不是草率地把医学半衰期推广至所有科学领域。其他领域也进行了针对半衰期的研究。

不幸的是,召来一个专家小组,让他们梳理过去的科学结论并赞同或否定一篇论文的有效性,这个办法不太可行。因此,为了能比较快地观察许许多多的科学,我们不得不以牺牲精确为代价。有一个便捷的方法,那就是观察引文的寿命。正如前面所说,引用是科学领域的共同特点,也是我们测算一篇论文影响力的标准。

大多数论文从未被引用过。亦有不少论文只被引用过一次即被遗忘。其他的论文只被作者在自己的论文中引用。但是,还是有大量的论文被其他人引用的——毫无疑问,这一点说明了科学努力没有白费。还有更为罕见的论文,就算与同一领域内地位高一级的基础出版物相比,它们被引用的次数都多出许多6。

要了解一篇论文的“真相”的衰减,我们可以测算一个领域里一篇普通的论文多久后不再被引用。无论是因为论文不再有趣、不再相关,还是与新的研究成果相矛盾,这篇论文已经不再是活生生的科学文献的一部分了。它过时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他论文不再引用半数的科学文献所花费的时间也是一种半衰期。

现在我们意识到知识是如何淘汰的,然而半衰期还有一个非常实际的应用。在20世纪70年代,信息领域的学者们关注知识的半衰期出于一个特殊的原因:防止图书馆书满为患。

我们处在现代数字化信息时代,所以这在我们听来甚是奇怪。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各地的图书管理员都面临着非常真实的知识指数增长:他们的图书馆藏书堆不下了。他们需要遴选出哪些藏书可以安全下架。如果能知道一本书的半衰期,或者一篇文章的言论多久后会过时,那真能给避免图书馆藏书量超负荷帮上大忙。知道了藏书的半衰期,图书管理员就知道图书上架后多久不再有用、应该如何处理。

所以,针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一时潮涌。为了解答诸如一本数十载无人借阅的书是否还重要、是否应该放在书架上等问题,信息领域的科学家们研究引用的数据,甚至研究图书馆里的使用数据。

通过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不同领域的半衰期是不同的。例如,《物理评论杂志》(Physical Review)是物理学界很重要的期刊,一项针对该期刊上所有论文的研究7发现,物理学的半衰期约为10年。其他研究人员甚至按子领域算出8,原子核物理学的半衰期约为5.1年,固体物理学的半衰期约为6年,等离子体物理学的半衰期约为5.4年等。在医学方面9:泌尿科期刊的半衰期为7.1年,而整形外科期刊的寿命比较长,其半衰期约为9.3年(请注意,这个数字远小于前面计算的45年的半衰期,因为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引文,而非被推翻或认为过时)。普赖斯自己研究了不同领域的期刊10,他发现,计算机科学文献的更新速率远远快于精神病学,而两者的更新速率都远远快于人文领域,如美国南北战争史。

出版物的半衰期因类型而异。2008年时,唐蓉(Rong Tang)研究了不同领域的学术著作11,并发现了以下领域的半衰期。

领域\t半衰期(年)

物理\t13.07

经济\t9.38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