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年鉴之1907> 第8章 文学类(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章 文学类(1)(3 / 4)

罗歇·瓦扬一生创作了多部小说。第一部小说《奇怪的游戏》以抵抗运动为题材,发表于1945年,获得当年的联合文学奖。其他小说有《坏事》(1948)、《手轻脚健》(1950)、《漂亮的面具》(1954)、《325000法郎》(1955)、《法律》(1957)、《节日》(1960)、《鳟鱼》(1964)等等,其中《法律》获1957年龚古尔文学奖,并于次年搬上银幕。《鳟鱼》也在1982年被拍成电影。

罗欺·瓦扬的作品反映了二次大战后法国工人阶级的贫困生活和可悲的劳动条件,如《325000法郎》写的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生在当时的塑料制品中心比奥拉山城的故事,年轻工人贝尔纳爱上了缝衣女工玛丽·让娜,姑娘提出离开父亲受工伤致死的城市作为结婚条件贝尔纳打算在巴黎至蓝色海岸的7号公路上经营一家快餐馆,为交足保证金,他尚需325000法郎,于是决定与另一个人合开一台注塑压模机,两人不分昼夜,每隔四小时轮一班,187天后将把这笔钱挣到手。但就在最后一天,贝尔纳因过度劳累不慎受伤,失去了一条胳膊。这对年轻人没有实现他们的梦想,仍然留在山城,当了一家小咖啡店的老板。贝尔纳终日打牌酗酒,小店经营不善,等待这对夫妇的命运仍是去塑料制品厂当工人。罗歇·瓦扬对等级制度造成的压力,阶级分化导致的冲突,贫困引起的异化十分敏感,这在内容纯属虚构的《法律》中同样有所反映。

除了阶级矛盾外,弱者与幸运者的冲突也是罗歇·瓦扬着力表现的人际关系激烈紧张的一个方面。他笔下的某些人物行为放荡,厚颜无耻,贪恋自私自利的乐趣,追求个人主义的幸福,如在《法律》中,开银行的赌棍残忍放荡,强迫他的舞伴们作出种种屈辱的姿势,垂死的意大利阔佬荒淫好色。剩下最后一口气时还要摸摸漂亮女仆的****。《奇怪的游戏》中,玩世不恭的主人公马拉甚至到战斗中寻找快感的源泉,发现一种与酒不相上下,与女人和旧书同样富于刺激性的快乐。这些作品反映了瓦扬表现自我、追求个人主义理想的强烈倾向,并打上了他本人放荡不羁的标记。

罗歇·瓦扬写过不少评论文章,如1946年发表的《真正放荡者的素描》、《梅维尔夫人与卢克雷蒂亚谈话录》、《八度音程和薰风》、《作为法国人的独特性的几点感想》;1956年的《德·贝尔尼红衣主教赞》。以上各篇均收入1962年出版的《冷眼集》。

作为剧作家,罗歇·瓦扬的主要作品有以朝鲜战争的一段故事为主题的《福斯特上校将申辩自己无罪》,颂扬社会自由和性自由的《哀洛依丝和阿贝拉尔》,以及批判资本主义的《若望先生》。

奥登·威斯坦·休

(1907~1973)英国诗人,1946年加入美国籍。1907年2月21日山生于约克郡,1973年9月29日在维也纳去世。父亲是位名医,爱好文学,母亲笃信英国国教。1922年开始写诗,1925年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同时从事诗歌创作。大学毕业后赴德国学习德国语言和文学,1930年回国后当过五年中学教师。

奥登把自己的创作生活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27~1932),他在牛津大学的文艺青年中崭露头角。这一批年轻人之中包括戴·刘易斯、斯彭德·麦克尼斯等人、30年代成为英国“新诗”的代表,被称为“奥登派”或“奥登一代”的诗人。他的第一部《诗集》给英国诗带来了新内容、新方向、新技巧。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这些诗在政治上是左倾的,反映了英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同时,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下,他又分析了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的心理和道德问题。他用现代工业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供的形象,以堂皇的和不雅的字眼并列,用现代口语的节奏,创造了新风格和新意境。《雄辩家》(1932)是一部交替用诗与散文写的政治讽刺作品,是对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现状的猛烈抨击,也是他在诗的形式和技巧方面进行长期实验的开始。

第二个时期(1933~1938),奥登思想进步,成为英国左翼青年作家领袖。这个时期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左翼政治观点,反映当代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诗集《看吧,陌生人》(1936;1937年在美国出版时改名为《在这座岛上》)。1937年发表长诗《西班牙》,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同年,亲赴西班牙战场,给政府军当过担架员和救护车驾驶员。1938年和英国小说家衣修午德一起来中国采访,并与他合作写了报道抗战中的中国的《战地行》(1939),其中的十四行诗系列《战争时期》是奥登所写,对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表示同情与支持。这一时期他还和衣修午德合作写了三出诗剧:《皮下之狗》(1935),《攀登F6》(1936)与《在边界上》(1938),曾先后在伦敦一个实验剧院上演。由于题材触及到当代重大的社会和政冶问题,技巧新颖(受到东德戏剧大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