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窗然丧其天下焉。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觥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觥,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觥,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独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天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赏析】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它以形象的语言,开宗明义地表达了庄子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根本的哲学观念。它以鲲鹏逍遥游的隐喻,生动地描绘了得道之士的超越的精神如何挣脱各种各样的世俗的价值观念的束缚,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以及这种精神在最高超越的境界中所显示的种种不可思议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无穷妙用。
庄子极其巧妙地利用了古代关于鲲鹏的神话传说,赋予全新而又非常深刻的意义。鲲鹏这一形象在庄子的笔下成了追求自由的精神的象征,它完整、充分地表现了得道之士的超越精神的意义。
首先,这种精神有最远大的目标。文章说大鹏“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极言其志向的高远,不仅如此,实际上它的目标不是固定的,有限的,而是无限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此语喻示了这样一个意思,求道、与道为一,是一个不断地超越有限的价值、没有终结的无穷过程,是精神无限地飞升的过程。
其次,精神凭借无比巨大的动力向着自由飞升。庄子意识到“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因此以非凡的想像力、极其夸张地描绘鲲鹏之硕大无朋,他称大鹏是由大几千里的鱼——鲲——变化而来的,而其本身又大几千里,背若泰山,翅膀若垂天之云。这就喻示了超越的精神有深厚博大的内涵,而求道者也不是等闲之辈,而是超群绝伦的,有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追求的巨大的内心冲动和精神力量,否则是不可能开展逍遥游这一非同寻常的精神历程的。
再次,精神的求道和飞升,要排除世人的非议和嘲笑,鄙弃士人所珍视的价值观念、挣脱它们的束缚。文章以蜩、学鸠和斥鹞指那些目光短浅、志趣低下的世人,不仅如此,还把它们比喻那些胜任职务的官吏、乡中品行非常卓越的人士、道德为国君所赞赏、人格为国人所信任的人;甚至鄙视上述人士的价值观念的宋荣子和御风而行的列子仍未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因为他们仍然有所待,即仍然依靠某些观念或事物,还没有完全摆脱束缚。作者竭力夸张大鹏的形象的宏伟,以衬托那些昆虫鸟雀的渺小,目的是贬低和鄙弃世人所推崇的价值:即功名、利禄、地位、财富、狭隘的道德观念等。在庄子看来,这些都妨碍逍遥游,即妨碍人们的精神飞升。庄子认为只有达到“无已”、“无功”、“无名”的境界,才能得道,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可见,精神的飞升是精神的解放的过程,是主观精神排除外来的压力和世俗的价值观念的过程。
第四,精神的飞升,气势磅礴,锐不可当,能冲破一切障碍和束缚。文章说“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其气势是何等的宏伟!《庄子》的其他篇章也有类似的表达和描写,如《齐物论》说“骑日月,挟宇宙”。这些文字能抵消、克服道家学说中某些消极的因素,鼓舞人们积极努力,奋发向上,以无所畏惧、毫不退缩、一往无前的气概,斩断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