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先秦文学观止> 第3章 上古文学(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上古文学(2)(3 / 4)

始社会晚期是极平常的现象。古希腊“英雄”时代,中国的“三皇五帝”时代,部落间的战争都很频繁。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战争,战争使人类走向更文明的社会。这首小诗摄入的不是“怒触不周山”或“刑天舞干戚”等正面争斗的场景,而是战后获胜一方士兵们反应不一的各种情态。

“得敌”,抓获了许多俘虏,说明是打了胜仗。这是展现以下场景的一个大背景。从叙事来说,这是采用横截手法,迅速切入正题,行文简洁、干净。为了赢得这场胜利,战士们付出了多少辛苦、多少代价啊!这一切都在胜利后各自的表现中自然地反映出来了。“或鼓——或罢——或泣——或歌”,可谓千姿百态,应有尽有。四个“或”字都是“有的(人)”的意思。“鼓”、“罢”、“泣”、“歌”都是动词。“鼓”,打鼓;“罢”,疲乏;“泣”,哭泣;“歌”,唱歌。有的余勇可嘉,精神亢奋,擂响了鼙鼓;有的太疲乏了,躺在一旁安静地休息;有的受了伤或失去了亲人,正在嘤嘤啜泣;有的兴高采烈,唱起了欢乐的歌。这是一组群像,精神体态各不相同,富于立体感。虽没有工笔细描,却不妨凭个人的想像补上轮廓分明的线条。这是一首“交响曲”:有“罢”者韵安静无声;有安静无声村出的啜泣声;有高八度的嘹亮歌声;还有震耳欲聋的鼓声。寥寥十个字,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实在不容易。要知道,当时还只是文学的萌芽时期啊。

从表现手法上来说,“或鼓”等四个短句,都是主谓结构,每一个短句展现一个场面,表现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四句都以“或”字引出,成为一组整齐的排比句,一气直下,严谨而又顺畅。

上古神话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话才有可能产生。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尤其能引起惊奇和恐慌。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神话也就由此产生。神话对于原始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其次,由于生产力低下,尤其是面临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个人必须把自己溶人氏族之中才能生存。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再次,先民们在神秘而悲喜莫测的日常劳动和生活中,积聚了相当多而强烈的情绪体验,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人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中国在远古时代曾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由于时代的久远,再加上儒家对神话采取排斥态度,致使上古神话在文献古籍中载录甚少,资料零散不全,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被完整而有系统地保留下来。中国古代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中记载神话比较集中之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这些材料往往只是片段,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不多。

《诗经》、《楚辞》是两部诗歌总集,其中多有取材丁神话的诗篇,如《诗经》中的《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就记录了商部族始祖契和周部族始祖后稷诞生的神奇经历。《楚辞》中保留的神话材料较多,尤其是《天问》这一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作为素材,其中有些材料较他书所载更接近于神话的原始面貌,因此很有价值。但由于作者采用了问句的形式,提及某个神话时往往只是只言片语,过于零碎,有些难以理解。还有一些神话保留在一些史书之中,比如《左传》、《国语》、《逸周书》等,这些史书中的神话大多数经过史家的改造,借以说明占代的史实,但我们仍能从中看出原始神话的蛛丝马迹来。如《左传》中一段文字谈到高辛氏的两个儿子因为不能和睦相处,被高辛氏迁往两处,分别掌管商星和参星。这则神话实际上是初民对商星和参星永不见面的自然现象所作的神话解释。《穆天子传》中关于穆天子见西王母的故事,神话色彩最为浓厚。

对于世界产生和人类起源的探索与解释,构成了创世神话的基本主题。天地是如何开辟的?万物是怎样生成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总之,世界是怎样产生的?这个最原始、最基本也最重大的问题,是人类意识发展处于开始阶段的原始人类首先要思考的,难怪它要成为所有神话中最普遍的主题了。创世神话的创作者们尽管不可能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但他们那充满幻想的描述却极富魅力。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神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