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非法之事,更仆难数。凡行西北者,莫不知河套一带有秘密之王国,具有无上之权威。夫沿海租界,其势虽凶而害显,去之尚易,此则毒入骨髓,治之诚难。通国之人,幸注意焉!
在教堂午尖后,复行。五原护送之骑兵遣归,驻扎磴口之甘肃回军来迎。十五里,东堂[在内蒙古磴口县巴彦高勒镇东北16里],居民二十余家,有小学一所。五里,广庆泰,亦旧日之商店名也。今日道路平坦,惟间有轻沙滞轮。因大车马疲,不能前进,遂住于此。
广庆泰系甘草商,与磴口某号合股,每年在阿拉善属笔架山一带,采甘草二十万斤。该山长二百余里,均产甘草,每年向阿拉善亲王纳租银三千两。由清明至夏至,采掘一次,更由立秋至大雪,采掘一次。工人先由商号发给面、油等物,于交草时扣除其值。草粗者每斤价六分,细者四分。运至河口,粗者值一钱,细者六分。由河口运至包头,然后再运至津、沪,大部分为英美烟草公司订购制烟。闻宁夏、镇番[今甘肃民勤县的旧称]、达拉旗、杭盖旗[应作“杭锦旗”]、乌托尔旗、后套,以及笔架山等处,每年共产四百万斤左右。其中以杭盖[应作“杭锦”]及宁夏所产为最多,乌托尔、笔架山次之,后套为最少。甘草自山中采来后,装成捆,每捆重二百一二十斤,以木船由黄河运至河口。凡自宁夏下运者,经磴口、河口、包头三处,均有税。若在此间起运,只在包头上税一道。
十二月二十二日 晴 华氏零下四度 常家地高二五六○呎
早发广庆泰,晚宿常家[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木仁苏木乡与磴口县交界处],计行八十里。早八时发,西南行。五里,道右有土堡。十五里,过沈家河(土人称河,实则渠道也)。十里,三生公[今内蒙古磴口县南粮台乡驻地三盛公村],有堡,入东北门,出西南门。堡内有大教堂,即俗称三道河洋堂是也。此乃附近一带教堂之总会,故建筑特别宏丽。有荷兰、比利时教士各一人,教徒五百余人,田地二十余顷。附设小学校一所,学生八十余人。十里,粮台[今内蒙古磴口县巴彦高勒镇西南22里的南粮台],居民三十余家,亦有教堂,属三道河管理,神父比国人,教徒百余人。田地十余顷,系向蒙人永租,每顷交银十一两。转租教民,每顷收十三两,其价所以贱于各处者,以渠系教民自开也。黄河距东南仅三里,闻前进均循黄河西岸行矣。自五原来,山势均由西南渐趋东北,距大路约二百余里,即贺兰山脉也。至此又见前面一山,横列于河东南岸之杭盖旗[应作“杭锦旗”]地,土人称为抓子山,图志作格尔格登山。
下午打尖后,南偏西循黄河西岸行。三里,黄山屈里,有民房一家。十里,金氏庙,有羊厂两家,土人折木编屋,涂泥为壁,牧畜于此。十里,套子,有小店,附近田地十余顷。日套者,以其为河水所涨之地也。四里,二十里柳子,蒙古人三四家。从此过流沙,土人称日沙窝。东起于河岸,西则不知尽于何处,轻浮如尘,经风则飞,四顾茫茫,宛似大海。车行之难,如溯逆流。不幸狂风飞扬,则人畜往往被其掩埋,或辗转成为迷路之鬼。所幸沙尚不深,且中间植有电杆,可资辨认,较之新疆白龙堆沙[在新疆罗布泊至甘肃玉门关间]差胜一筹。余旅行至此,觉去年行天山南路景况,犹依稀在眼也。闻河边旧有土路,为水冲塌,故改道于此,水亦无情矣哉。
三里,沙尽。五里,柯氏店,小店一,今非柯氏有矣。是时天已深黑,欲入店,则逼窄不能容足,乃冒险前进。导者觅路不得,徘徊歧途,心意彷徨,饥寒交逼,同人大为气沮,尤以车夫为甚,以马疲也。乃相与下车,燃烧野草,以引兴趣。火龙遍野,煞是大观。闻行此道者,尝借此以御寒,不足异也。五里,到常家,叩门入,众皆庆慰。然亦仅羊厂数间,住大小十余口。极力腾挪两间,仍不能容吾等。不得已工人席地卧,车夫则在屋外烧红柳枝取暖,挨至天明,可怜哉!
十二月二十三日 晴早常家华氏零下四度,晚磴口华氏十度磴口地高三七○○呎
早发常家,晚宿磴口[又名旧磴口,即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木仁苏木乡驻地],计行六十里。早八里发,十里,过沙窝。五里,傅家湾。二十里,乌拉木图,入沙窝。十五里,至磴口。是日循黄河岸,尽行沙窝,惟以底有沙土,故较昨日易行。
磴口为宁夏要口,在昔即为汉、蒙贸易之点。同治之乱,房屋焚毁净尽,乱后渐次招聚,居民约百六十余家。回教徒居其二,悉由平罗县迁来,有清真寺一处。汉人居其一,皆山西之沁州、府谷、河曲等处来商于此者。市街有商店二十余家,皆事蒙古贸易,内有栈房四家,专为运转东西货物者。全市贸易额约二十万,米、面、油、茶砖(每箱装三十九块,故名为“三九茶”)、酒、洋布、粗布为大宗。春冬以骆驼载货至牧地,秋令易皮毛以归,乃将皮毛转售于天津,岁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