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蒙新甘宁考察记> 第5章 民国七年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二月三日(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章 民国七年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二月三日(1)(3 / 4)

副不畏冷之筋骨耶!由此多行河滩,拳石粗荦[大小形状不一],车摆甚。十五里,小坝,又入凉城县界。群山丛聚,中通一线,车不能并行。峡长二里许,愈前愈高,辕马疲喘。下坡,三十里,毫起,住。

毫起村周围颇大,而状至凄凉。房舍数十家,零落如星布,驻军队一哨[清代军队以百人为一哨]。余等今晚宿在山西沁州人所设酒肆内。客夜无事,环坐炕上,一灯暗淡,召主人来。邵君问之日:“去年此带,鼠疫盛行,死者无算,主人受惊否乎?”主人低首蹙额日:“吁!在数难逃,在数难逃!余家五十余口,染者十一人,无一免者。”邵君又问之日:“然则疫氛甚厉矣,而老人得免,殆无远避乎?”主人又长叹日:“否否,在数难逃。此十一者,余固一一为之料理生前死后事也,余为一家之长,余若远避,将责谁乎?余得免者,余不在数也。”邵君亦日:“否否,近此病者,三尺以内无有幸免,长者不然,殆未亲病者耳?”主人摇首日:“否否,余无日不接近病者之身,若谓应死不死,余不在数也。虽然,亦有足以证实君之言者。先是,余家一工人自丰镇归,形状仓皇,面无人色。入门,直仆炕上,吐血数口,噤不能言。惟以手指胸,示其痛甚剧,眼泪承睫,若悲其身之不起者。”(其时主人亦以手作病人态,泪亦簌簌下,盖将因一人之死,而有无数人将继之以殁,其引起悲伤宜也。)主人续又日:“是时疠疫方盛行他处,余村尚未波及。故初发见此病,余犹以为可治,急请医士来。余之婿某,扶病者之体,余立于旁。医者以针刺病人之脉,病人无觉,余知不救,须臾果气绝。噫!从此吾家吾村,乃不堪设想矣。此间偏僻,百物昂贵,棺椁衣衾,贵更无比。然余怜其死,遂将余平日所备百年身后诸物,悉为死者装殓,雇人运灵于其家。不料丧事未毕,家人来报,后房又猝死一人,明日又死二人。于是日必有死,或一人或二人焉。其先为病者诊治之医生,及扶病者之余婿,亦均三日内死矣,其抬灵柩者亦死于归途矣。自是村中日必十数人,或数十人,风凄雨愁,天日无光,白昼相逢,人鬼莫辨,则回视自身,亦莫知是生是死也。村中初死者,均备棺椁,嗣后则无从购办,且亦无力以购办。乃裹尸掩埋,但地冻不能掘,乃泼水于尸,随泼随冻,状如冰鱼。噫,惨矣!初死之家,必家人亲与死者事。迨死者日众,家人大惧,乃尽雇乞丐为之。丐索重金,不敢不应,然丐尽死,无一活者。附近察罕布拉地方,一家八口同日死,陈尸于榻,群丐拥入,搜取什物,次日群丐胥毙于途。噫!疫氛所至,生物咸灭,所幸免者,独余耳。数耶?传染耶?吾滋惑矣。”主人声凄以悲,余等毛发森竖。主人复以手探怀中取药一瓶,以示余等,云系大总统所赠,实即内务部所颁防疫药也。主人日:“余慎存之,以备不虞。虽然,余不敢复睹此惨象矣。”主人年四十余,望之似六十许。是殆饱经忧患,神疲精枯,有以致之耳。主人语毕,余等遂亦就寝。

十一月二十九日 大雪 华氏二九度 石人湾地高三八○○呎

早发毫起,晚宿石人湾[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黄合少镇石人湾村],计行九十五里。早八时发,西行。五里,五里坝[即今内蒙卓资县南后房子乡西南的五里坝]。五里,察罕布拉。蒙古语:察罕,白也;布拉,泉也。盖言其地有白水也。居民数十家,小商店数家,有巡防马队两哨。五里,过河。十里,过山坝,陂陀上下。十里,大榆树[即今内蒙卓资县西南大榆树乡驻地大榆树村],居民六十余家。二十三里,水磨。二里,戴家窑子[即今内蒙凉城县西北崞县窑乡西北的岱洲窑],午尖于此,居民十余家。一路冒雪,衣履尽湿,食粗面条两碗,聊以充饥。

下午仍西行。五里,庙沟。十五里,库伦儿。蒙古语:库伦耳,墙围也。疑当时此地有喇嘛庙。居民二十余家。十里,侯家窑子。五里,石人湾,以村中有二翁仲,故名。居民十余家。晚住土店。

今日道路,尽系顽石,车行颠摆,脏腑为之震动。地势自察罕布拉以西,皆下坡路,故较昨日地面竟低至一千五百八十叭。沿途多榆柳,白雪着枝,状如琼树。人烟渐见稠密,至庙沟、库伦儿等处尚见有窑洞,有住人,亦有空废者。少年读《史》至“穴居野处”,读《诗》至“陶复陶穴”,以为上古人乃如是。不料至北方,乃一一亲与目睹。穴居之民,以豫西、陕西、甘肃、宁夏为最多。察、绥一带,间或有之。其制:择山坡或土坳,削之使平,侧掘之成穴,深浅不一,下平上穹,式如涵洞。前置一门,门侧启小窗,就土砌炕,以为卧具。规模大者,以土墙隔为若干室,曲折深邃,广方亩许。亦有外建木屋,而屋后仍挖窑洞以为居,一若恋恋不忍舍此者。此无异蒙古一带,王公有盖府第而不居,乃于院内支帐幕以为起卧之所,谓非此便觉不适也者。在山西之平遥、太谷一带,富户亦有广楼大厦之内,男以方砖砌成窑洞,以为卧室者。据云冬温夏凉,以理度之,殆为可信,否则便无以解于此辈之心理也。然光线不足,空气闭塞,卫生、工作具不适宜。尤其发生地震,危险最多。至其能保存数千年而不改变者,虽与文化进步之问题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