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空间·边缘·对话> 第29章 在流浪的路上追寻:勒克莱齐奥《金鱼》解读(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章 在流浪的路上追寻:勒克莱齐奥《金鱼》解读(1)(1 / 3)

PursueontheWanderingRoad:InterpretationofLeClézio’s\"Goldfish\"

李双双

LiShuangshuang

【内容摘要】在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勒克莱齐奥的作品被描述成“新的旅程,诗意的冒险和感官的狂喜”。尽管世界上有些国家的评论家和作家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对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以为然,但是通过读他的作品后我们会发现他的作品确如评语中所言,以文学为桥梁探索了主流文明之外的人类和为文明隐匿的人性。我们还可以看到他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世界情怀与超现实的表现方式和精神追求,这是其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原因,而这个原因也正成为当下世界文学创作理应关注的新焦点。《金鱼》是他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拟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流浪、成长、追寻等角度来分析文本。

【关键词】《金鱼》;流浪;成长;追寻;回家

《金鱼》是勒克莱齐奥199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书名来自于纳瓦特尔语的一句谚语:

“哦,金鱼,可爱的小金鱼,你一定要当心哦!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向你张开的美丽的网!”金鱼,理应为供人欣赏之物,而莱拉这条金鱼却饱尝被憧憬为理想天堂的西方发达社会的真情冷暖和颠沛流离。在动物链的结构中,金鱼是最没有反抗能力的物种,只会遭到其他物种的压迫和进攻。自莱拉六岁被自己的部族拐卖到摩洛哥以后,一系列的进攻便随之而来,对于一个小女孩儿来说,她的经历可谓惊心动魄。在都市浩瀚波澜的海洋中,这条小金鱼有着被人贩卖、遭人虐待、被拘禁、逃亡、流浪、遭强奸、受骗、音乐、阅读、爱情、流产、疾病、贫困的生活等等一连串的坎坷经历。在这个过程中,莱拉不停地逃跑,麦拉、小客栈、达布里克、麦里拉、马拉加、经过西班牙和阿朗各到达图卢兹、巴黎、尼斯、波士顿、格里昂、芝加哥等地都留下了她灵魂与身体漂泊的足迹。

文章用第一人称“莱拉”这个亲历者的视角来发现和感官这个纷繁复杂、虚伪无奈的世界,这个“他者”的文化视角揭露了种种现实社会的道貌岸然,他们以一种合理的状态而存在,却被真实地掩藏在现代文明社会虚假的文明之中。随着殖民主义的渗透,现代文明的血液流通到世界各个国家的各个角落,但是在莱拉的逃跑轨迹中每一个文明地点她看到的都是一些道貌岸然的坏家伙,他们冷酷而漠然、种族歧视和冲突、贩卖毒品、暴力行为还有来自同性和异性的性侵犯……当然这个社会依然还是公平的,根据基督教教义,耶稣的核心主张是世界上所有人,包括那些无能者、贫穷者、智障群体和无名之辈都是上帝的创造物,都有平等享有上帝的爱的权利。上帝在莱拉遭受不幸的同时也让她周围有一些善良的人们:买下她并给她关怀并给了她基础教育的拉拉·阿妈、收留她的亚米拉太太、像大姐姐一样的朱丽娅、帮她找工作的玛丽·爱莲娜、音乐和学习上对她有过很大帮助的哈吉姆和埃尔·哈吉老人、还有那个始终保持行动上的沉默而和莱拉有着相似命运的西蒙娜、还有在医院中细心照料她并帮助她逃跑的印度籍女医生娜达……莱拉之所以能和这些人亲近,是因为在这些人身上能找到莱拉自己的影子,能找到一种尊重、尊严和被爱戴。即使在莱拉每一个受到侵害和进攻的时刻,因为有了这些善良人的存在而使得她能找到一种平衡而不至于丧失对生命的坚定地希望和向往。

莱拉最后终于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回到了那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她的成功“回家”因了上帝,因了那些鼓励她帮助她的人也因了自己。她就像一条热烈、奔放、率真、活泼的小金鱼一样,她“学会了跑,学会了挣脱羁绊、躲避危险以及躲避左娅和警察”。最后她终于回到了“家”,她怀着无比亲切的心情发出感慨“我终于来到了这块土地,是的,无须走得更远,就是这里。”小说以莱拉的回到沙漠——获得了自己渴望的自由而结束,这一年,她十八岁。十二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沙漠中得到最后的自由和回归,她的成熟和坚强在一次次的“社会经验”中得到成功历练,她的善良和隐忍被作者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真实描述于笔端。流浪贯穿于她十二年人生经历的始终,有无奈也有喜悦,但更多的则是通过痛并快乐着的旅程,诗意的冒险而最终感受到了一种感官的狂喜。

一、在流浪中不断地成长

在作者的描述中,自莱拉六岁被装进一个袋子中之后,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的黑夜便开始了。她用她非洲血液中固有的活泼、善良、勇敢的天性来观照这个黑夜及夜幕下的一切,她用她的聪明和智慧来完成了自己的流浪、冒险和蜕变。

莱拉生于非洲,在她被迫离开属于自己的这片贫瘠土地的时候,她眼中的一切客观事物在她看来,都是通过她的感官接触来了解。身处异域,她会以一个外乡人的眼光用客观、冷静、公平的态度来感官她周围的一切,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观照。

“整个二层住的都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