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不都是这样的吗?故而申包胥道:“我笨得很,勇比不上伍子胥,智比不上范蠡、文种,现在我也不做官了,不问楚国政事,所以大王问的,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啊。”
勾践心道,你申包胥不爽快。不过勾践也不急,他知道申包胥会说的。换句话说,春秋时代人们游历各国,其实都怀有某种目的,这聪明的君王都猜得到,也就是说这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只不过装一下也是必须的。
勾践又对申包胥说:“寡人受尽吴国的凌辱,悲惨的历程,在世界上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了。吴王夫差攻陷寡人国都,毁掉寡人的宗庙,杀掉寡人的臣民,把寡人关在吴国当了三年的奴隶。其间,寡人尝他的粪给他治病,天天睡柴草吃苦胆,敢问先生,像我这样的找得出第二人来吗?”
说到这里,勾践的演戏天赋又发挥了出来。他那是悲泪长流啊。申包胥也知道勾践是在演戏,乐得先当个观众,闭着口不说话。勾践一见,还得装像点,又道:“寡人也知道,以前吴军攻入郢都,让楚王也遭到了与寡人一样的耻辱。先生一个人跑去秦国,求得秦国出兵复兴了楚国,先生也因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今天先生来到我们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勾践还请先生不吝赐教。越国与楚国一衣带水,民风也差不多,越楚唇齿相依,越亡楚耻,楚亡越耻,我们的利益是相同的啊。”
勾践这席话算是说到申包胥心坎里了。他知道申包胥一生忠于楚国,只要在楚国利益上作文章,不愁申包胥不把话说出口来。果然,申包胥听完勾践如此说法,长叹一声:“我申包胥知道,吴王夫差没甚本事,把国内百姓折腾得够呛,只是不知,大王怎样去灭吴?”
勾践说:“寡人吃饭,和大家吃一样的。寡人不吃肉食,不听歌舞,不近女色。卧薪尝胆,为的就是不忘为奴之耻。你说,寡人这样还能不去灭掉吴国吗?”
申包胥知道勾践灭吴之心坚定,又问:“大王有没有灭吴的好方法呢?”
勾践心知快要进入正题了,正色说道:“寡人在国内减免刑法,让家家户户都存有余粮。寡人不夺掉富人的财产,不让穷人饿死。寡人对外也善待诸侯,派使者访问贤才,向诸侯们奉献财宝。你说,寡人这样还不能灭吴国吗?”
早包胥笑道:“大王确实能灭吴。但是,我认为,当下大王还灭不了吴国,时机还没到,所以大王还需要忍耐。在这之前,大王一定要做到有备无患,一战灭吴。”
勾践心道,我也想啊,只是找不到好方法。想到这层,马上令人拿来笔记本,准备将申包胥的话一字一句地给记下来。申包胥侃侃而谈,先是指出了越国内政和军事上的弱点,并提出了若干意见。如:“夫战,智为始,仁次之,勇次之。不智,则不知民之极,无以铨度天下之众寡;不仁,则不能与三军共饥劳之殃;不勇,则不能断疑以发大计。”也就是说打仗,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智、仁、勇”三个条件,因为没有“智”,就不能了解人民的内心,估量不到天下众寡强弱的形势;没有“仁”,就不能和三军将士同甘共苦,得到战士的爱戴;没有“勇”,就不能果断地解决疑难问题,实施战略大计。勾践听了十分佩服,高人就是高人,确实有见的。
在申包胥走了后,勾践立即又召来范蠡、文种等人开会,传达了自己受申包胥谈话启发后的思想方向,并让大家忠勇跃发表意见。诸稽郢建议在军队中建立起健全的“审赏”制度,兵士中,有功的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兵士勇敢杀敌。有功的赏,那有过的就要罚。大夫苦成又提出“审罚”主张,那些打仗不积极的,都需要进行抽皮鞭扣工资等惩罚。这次朝议还是很有效果的,至少越军的战斗力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取升,为勾践第二次伐吴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478年,吴越媾和五年之后,吴国的形势更加严峻。这一年,吴国遭遇大旱,田野里的粮食颗粒无收,赤地千里,饿殍遍地。看样子,老天都想要吴国灭亡,勾践自然也没理由再继续等下去了。好吧,就赏你夫差一刀,让你早死早超生。
勾践决定率举国之兵出征,给吴国来个毁灭性的打击。这次越军已不是五万,而是八万。八万雄兵怎么来的,其实就是在原来三千的基础上加来的。勾践这些年推行生聚政策,越国那些英雄母亲拼命生孩子。十几年下来,越国人口大增,那些小孩也一个个都长成了勇敢的越国战士。老规矩,勾践又找来左膀右臂范蠡和文种,询问他们对出兵的看法。与以前不一样,这次二人竟然都赞成用兵。看来,时候真的到了。
勾践还有点疑惑,问范蠡是不是卜个卦。没想到这次范蠡十分坚决,卦也不卜了,他说:“有疑惑时才问神,没有疑惑,那还问什么。如果神说不打,那就不打了吗?大王,咱们现在正是出兵的好时候,不要等到吴国其他地方的援兵到达,咱们就直捣姑苏。吴王夫差好战,必以不与越军战斗为耻,因此他必率都城守军与我们战斗,如果咱们能打败吴王,一举攻下姑苏最好。就是攻不下,我们也可以让一部分军队牵制吴国的地方部队,让他们无法与都城的吴军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