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邮票的边际效用是最大的。
很显然,边际是一个比较学术化的词语,我们更习惯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例如工人更想赚钱,假设工人一天工作8小时,同时消费闲暇16小时。工人在工作8小时的时候,再增加1小时的工作可以换来30元人民币。但是,为了再增加1小时的工作,他必须放弃1小时的闲暇,也就是说,消费的闲暇必须降到15个小时。那么,在工作8小时(消费闲暇16小时)的时候,再放弃1小时闲暇的成本是多少?我们假设,如果工人在此时放弃1小时的闲暇,为此他的成本是30元人民币。那么,工人会增加1小时的工作吗?显然不会。为什么?因为,工人在工作8小时后,再增加1小时的工作增加的收入是30元,但为此却必须放弃1小时的闲暇,而此时,放弃1小时闲暇的成本也是30元,所以,工人不会增加工作的时间。工人是一个理性的人,如果再增加1小时的工作的收入(工资)不变(30元),同时再放弃1小时的闲暇成本不变(30元),工人理性的选择就是工作8小时。理性人的选择点是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之处,在这一选择点处,他的选择是最优的。
边际效用递减率告诉我们,当我们处于较差的状态中时,一点儿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会带给我们极大的喜悦,而当我们所处的环境渐渐变好时,我们的观念、需求、欲望等都会发生变化,同样的事物再也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在其中再也找不到当初的幸福感了。不仅仅是经济上,这个理论用来解释偏感性的精神上的厌倦也颇为有用,物以稀为贵嘛,越是多的越没感觉,越是少的越是珍贵。
如你追求到了自己心爱的女孩,和她在一起的第一天必然极其兴奋,第10天依然快乐,但新鲜感已经减少,第100天差不多就已经成了习惯,第200天可能已经索然无味,不过,第300天时,能不能在一起还是未知之数。当然啦,实际生活并没有那么理想化,不过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和生活化的解释。它向人们表达出了这种幸福的感觉会逐渐递减。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现实中我们之所以要学习这些经济学理论,就是为了让它指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过得更幸福。那么,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个规律呢?经济学的解释是资源的最优配置,因为投入得太多会使最终的收益摊得太薄。可以说,再好的东西也会有个限度。很多学习经济学的人都清楚,所谓的各种高级操作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吃力不讨好,最有效的往往是那些基本操作。
只要你了解了边际效用的概念和原理,那么,你就可以尝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这不仅仅在经济生活上,在其他方面也同样适用。例如:如果你已经有了伴侣,一定要知道,在婚姻生活中夫妻双方朝夕相处,彼此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全面、真实、细致,神秘感逐渐消失,加之一系列生存问题接踵而至,这需要用边际效用去客观地看待和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难题。所以,边际效用是理性人作出的选择。也因此,现实中人们要善于运用边际效用的经济思维来看待我们身边的一切,以客观的眼光去分析身边的事物,这样才会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加美好而有效率。
经济学指导你的生活:
我们向往某事物时,当情绪投入越多,那么,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然而,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下去,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就变得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而防止出现这种边际效用的最佳方式就是不断创新,突破因循守旧的生活方式,为生活注入新的激情。
别忽视了经济背后的那只手——政府干预
在市场经济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经济发展,靠的是两只手,市场是无形的手,而政府的宏观调控则是有形的手。”听到这样的话,或许很多人会感到疑惑,为什么市场和政府被称为左右手呢?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从经济的运行周期上来讲,经济的运行并不总是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因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取决于很多个环节,当这些环节的某一个分支出现问题时,将会严重地扰乱经济的合理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出来干预经济的运行,使其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市场经济存在着两只手,一只是“无形的手”——市场,而另一只则是“有形的手”——政府的干预。市场经济就是在这两只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规范化的发展。特别是在社会经济不景气的年代,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这只手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