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与小孩子,两个不在一个级别上的人有了小冲突,可是首相不会为了小孩子的莽撞大动肝火,反而彬彬有礼,宽容幽默。这样的态度很难让人不喜欢,这也使得国民更加喜欢这位首相了。
苏东坡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遇事须冷静,考虑一下后果,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去化解矛盾,我们就不至于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纠缠不清,更不会使矛盾扩大升级。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忍一时之委屈,既有利于解决矛盾,还可以赢得大家的尊重,这样的隐忍会将成功和财富带到我们身边。有一种韧性叫做认真
海尔集团副总裁杨绵绵曾被评为全球女性商业领袖50强,在海尔,杨绵绵是当之无愧的将帅级人物,对于管理艺术,她有这样一套理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三商”,即智商——能准确地理解事情;情商——心理素质要好,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韧商——要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摔倒了再爬起来。“对于一个领导者而言,光有情商和智商还不行,关键还是要有韧商、韧性,这条最难达到。”
物体的韧性是指它在遇到外力变形或者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韧性越好,物体就越不容易断裂。那么,人为什么也会具有韧性,难道是人的皮肤的复原能力吗?
杨绵绵所说的韧性,是一种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指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这不仅意味着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最初状态,在压力的威胁下能够顽强持久,坚忍不拔,更强调个体在挫折后的成长和新生。
不是所有人都具有强大的韧性,很多人在遭受挫折和打击的时候,立即灰心丧气,丧失了斗志,甚至会因为担心可能发生的失败而不敢去尝试。也就是说,在别人还没有真正打击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躲避,这样的心态和韧性差得很远。
韧性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韧性背后都有“认真”两个字做支撑。有了认真的心态,我们做事就不会害怕失败,不会在意一时的挫折。但是如同普通人对韧性的缺乏一样,很多人也不能保持认真的态度。
毛主席说:“世界上最怕的是‘认真’二字,只要有认真的态度,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是问题。如果没有认真的态度,恐怕做什么都成问题。”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带领共产党走向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懂得认真的力量。他对解放的事业持有一份认真的态度,所以他可以无惧挫折,无惧流血,可以在“左”派大行其道的时候,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妥协。
可是认真的人是少数的,多数人害怕“认真”,因为认真就意味着坚持、钻研、耗费时间和精力,而这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很多人害怕认真所带来的麻烦,所以宁愿选择偷懒,得过且过,将就着生活。也有人认为:得过且过、应付了事是中国人的特征。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曾经对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作了对比:“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他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坚持擦六次;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第三天时,可能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了。”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不能事事无所谓。”
当然并非所有中国人都喜欢应付差事。从很多优秀的中国人身上我们都能发现他们认真负责的好品质,只是如果有更多的人学会认真地做事情,那么我们的国家肯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要知道,认真不认真是态度的问题,不是能力的问题。事情能不能做好决定于态度,只有态度认真,才能真正把事情认真做好,我们的事业才能更加兴旺发达。否则,一旦养成凡事马虎草率的恶习,要想改正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到真正该认真的时候却认真不起来,后悔也就晚了。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得上或是替代“韧劲与认真”。教育不能替代,财力雄厚的父母、有权有势的亲戚,一切的一切,都不能替代。认真,是一切成就大事业的人所共有的特征。他们或许缺乏其他良好的性格,或许有各种弱点与缺陷,然而他们都具备认真的品格。认真的品格,是所有成就大事业的人所不可缺少的涵养。劳苦不足以使他们灰心,困难不足以使他们丧志。不管处境如何,他们总能坚持与忍耐,因为认真是他们的天性。
19世纪末,英国有一位唯美派作家王尔德,他对于文学事业非常投入,写作时一丝不苟,不遗余力,改稿不厌其烦,以求达到更高的水准。有一天,当王尔德显得有些劳累,在餐馆用晚餐时,他的好友问他:“你今天一定很忙吧?看你一副累垮了的模样。”王尔德回答:“是啊!今天真是累,我整个上午都在校对一首诗稿。”朋友说:“只是这样啊!结果呢?”王尔德说:“结果删掉了一个逗点,真的好累!”朋友吃惊地说:“就只有这样?”王尔德很认真地说:“是这样没错啊!可是……”朋友好奇地追问:“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