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略,从而成为世界最大的彩电企业之一,带领国内品牌与国外品牌竞争,提高了中国彩电业的国际竞争力。
点评:
长虹采用釜底抽薪的价格战略是明智的,她分析了国内外竞争者的优劣,也分析了我国市场的情形,在关键的时候采取了一般令企业胆寒的价格战略。这个决策是个必然,但是能事先看出必然而为之,则就是不一般的战略眼光。价格战略是调整市场经济的杠杆,是自我解危的英明决策。
【案例2 】
终端拦截的抄底战略
舒蕾之所以被广为传颂,不单单的是抢走了宝洁的飘柔、海飞丝的顾客,更由于它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终端拦截的抄底战略。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有效而迅速地提升销量,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正好戳到宝洁品牌的软肋。
丝宝集团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产品,一个是丽花丝宝护肤品,另一个就是舒蕾洗发水。这两个产品的营销手法是截然不同的,丽花丝宝的营销手法是“广告投放+借船出海”,主要以电视广告轰炸为主,同时,针对女性比较青睐日本护肤品的消费心理,丽花丝宝把自己装扮成日本品牌。而舒蕾采取的是适度的投放广告外,更依赖终端促销。在产品卖场,舒蕾的堆头、灯箱和海报总是占据最显眼的位置,销售小分队直接下沉到宝洁难以顾及的二、三级市场。另外,舒蕾抓住了宝洁在销售终端上投入不足的弱点,当顾客走近洗发水货架时,舒蕾的促销小姐总是会用非常含蓄地手段,把客人拉到自己的产品前面,这就是后来被部分营销人员,视为对抗宝洁唯一有效的利器“终端拦截”的抄底战略。
自宝洁这个跨国公司1989年进入中国以来,在洗发水行业掀起了一个又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波澜。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人们开始向小康生活迈进,宝洁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个庞大的群体将成为未来的消费主体。秀发如此光滑闪亮,一把梳子让松松编织的发结,像波浪般优美飞旋开来,经典的海飞丝广告让国人大开眼界。在漫漫10年间,以营养、柔顺、去屑为代表的宝洁三剑客潘婷、飘柔、海飞丝几乎垄断了中国洗发水市场的绝对份额。
无法与宝洁的巨大广告投入相比的丝宝企业,只能将精力集中在渠道建设、人员促销和产品陈列方面。丝宝选择终端既是明智之举,也是无奈之为。说明智,是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与宝洁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只能在人员促销上下功夫。说无奈,是因为想打硬仗,丝宝也没有这个实力,只能剑走偏锋,从终端找突破。
点评:
在企业的竞争中,运用釜底抽薪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与对方的强大实力正面交锋,设法去削弱对方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实力,同时,也可以使人化被动为主动,消除各种责难与灾难。丝宝集团所实施的“终端拦截”的抄底战略,即避免了与宝洁的正面交锋,又增强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和销量,实现了釜底抽薪的目的。
【案例3 】
抽空未果,损失惨重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几家大公司便开始实施一项惊人的计划:占据香港金融界,彻底打垮华人和英国人在香港的金融实力,夺取香港,控制东南亚。计划一出台,美国金融大亨们便纷纷来到香港。
香港汇丰银行是美国人的“眼中钉”。这家金融集团,在香港有着雄厚的根基和社会基础,实际上起着“香港总银行”的作用。打垮汇丰银行,就能稳获香港金融大权。
美国金融界首先利用香港当时的股市上信息传播慢的条件,大量收购汇丰银行股票。一时间,汇丰银行股票翻了几番,成为人们手中发财的象征。紧接着,美国人在一两天内把所有汇丰银行的股票大量向市场抛售,并制造各种谣言,散布说汇丰银行经营状况不好啦,无力收回这些股票啦……霎时间,汇丰银行股票价格落潮般地狂跌下来,形势对汇丰银行十分不利。
然而,形势比预料的还要糟糕。就在汇丰银行准备大量吃进股票的时候,分布在全港的各分支机构却频频告急:许多不明真相的储户纷纷提款,如果不闭门休业,存款有被提空的危险。
面对美国金融界的挑战,汇丰银行开始进行有决定意义的反击。他们首先广而告之,安抚民心。强调汇丰银行久盛不衰的秘密在于对每一位储户负责。然后,他们马不停蹄四处贷款,可惜,这仍然无济于事。最后,汇丰银行找到香港社会组织,请他们伸出援助之手……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未奏效,借款人员四面碰壁,失败的结局似乎离汇丰银行越来越近了。
在这个极为关键的时候。汇丰银行急中生智,找到了一剂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那就是向香港的大后方——祖国求援。
我驻港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把香港发生的一切情况反馈到北京。作为中国金融的权威机关——中国人民银行立即作出决定:支持汇丰银行一定数量的贷款,并迅速指示驻港人员火速办理入账业务。
形势急转直下。股民们深深知道汇丰银行一旦有中国人民银行撑腰,这就意味着全中国的资金都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