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按】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虚实篇》)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言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从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
【译文】
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战的形式,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这就是调动敌人的方法。兵书上说,“凡先到战地等敌人者安逸,后到战地应战者疲劳。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兵书在论述战讲时,着座淡的是放开之间的形势演化,目的不在于找好地形等待敌人,而在于:用少的控制多的,用不变化的对待变化的,用小的变化对待大的变化,用静的对待活动的,用小量活动的对待大量活动的;用中心枢纽——也就是关键性的东西,对待无穷无尽的广大四周——也就是非关键性的东西。
在企业的经营中,虽然也存在“劳”与“逸”的关系,但相比之下,“静”与“动”、“盈”与“亏”的关系却显得更为突出,所以,军事上“劳”与“逸”的关系,移植到经营中,应该用于处理好动与静、盈与亏的关系。
【案例1 】
做商业炒作成风的另类
2005年春,《中国企业家》杂志刊登一篇文章,这些年来,在评论所谓最受尊敬的中国企业家中,对张瑞敏、柳传志、李东生等人介绍较多,但是对于从来不在电视里露脸,不在论坛上发言的任正非来说,评论认为,这些人加起来都比不上他。
做为民企华为的老总任正非,他的低调也是众所周知的,他本人从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在所有的人看来,他就是在刻意地避开媒体,与媒体保持距离。任正非将自己永远置身于媒体所能触及的范围之外,构筑了一层无形的自我保护网。
媒体对任正非的一切活动都无法及时得知,完全靠华为有选择地对外公布,因此,任正非本人的生活细节至今尚没有一家媒体能够掌握,更没有一家媒体能够报道出来。任正非和华为因此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让记者永远猜不透他们在干什么。华为的电信设备在国际国内市场纵横捭阖,但是公开场合,华为很少称自己第一,华为也不张扬地打广告,如果不是偶尔有新闻说华为在某国中标,或做并购交易,人们便无从知道华为为什么可以做得这么好。譬如7.5亿美元出手安圣电气;或华为的扩张势头激起对手采取遏制手段做营销,怎样攻取了俄罗斯市场和泰国市场,又怎样让傲慢的印度工程师融入华为的文化血统,还譬如是哪家国际咨询公司为它做哪一方面的服务等等,华为乐意做这个商业炒作成风的世界里的另类。
任正非对媒体的策略是 “以静制动,以逸待劳”的典型。自己在暗处,让媒体在明处,让媒体永远看不清自己在干什么,但他通过各种途径可以清楚地了解媒体的动向,既利于保护自己,又能瞅准时机主动出击,借用媒体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他深知,在中国,企业家与媒体最佳的关系只能采取若即若离的策略,即不能过于亲密也不能过于疏远。任正非就这样让媒体永远无法炒作他的生活细节,而他则可以自由地驾驭着媒体,因之所需为之所用。
在2001年,中国电信市场分拆重组、全球电信市场委靡不振之前,许多IT企业相继上市,华为却坚持不上市,其原因是:缺钱的企业才寻求上市;华为除向国家交税之外不想面对社会公众。华为一直是依靠自身积累的资本,通过自身的能量进行扩张的,目前来看,这种扩张已基本完成,且也不能适应企业的飞速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华为必须借助资本的杠杆,利用外部的资本实现产业整合,实现并购、重组要尽快学会与资本打交道,上市是必然的趋势。据说,2004年华为也正在步中国电信、中兴后尘,将公司一分为四,谋求海外上市。
2003年中国电子行业企业百强排行榜上,华为的营业额排在第7位,但利润却是前三强海尔、联想和TCL相加的总和,并连续多年占据利润的第一宝座。正因为华为远离媒体炒作,越是得到媒介、企业界人士的热烈追捧,而任正非对内部员工做的文章,也被日本企业界人士当做研究中国管理的重要文献。
点评:
“以静制动”是以逸待劳的精髓,是成功者低调做事的尺度。在目前,一些中国企业因此走了两个极端,第一,放纵传播,让炒作大行其道;第二,闭关自守,封锁消息源头。而华为选择自然是后者,修炼企业内功,默默做老大的风格。正像练气功,在打通周身关节时要辟谷,最后凝成一股气,伤敌于无形的意义所在。
【案例2 】
以忍为守,转守为攻
日本著名企业家堤义明,在他29岁时继承父业。他谨守父亲遗训,退让守业十年。在这十年里,他巧妙地平息家族内部权财之争,又避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