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体会说话
良好的形象风度包括一个人的外观仪表和行为举止。除了修饰和着装,还有很重要的就是身体语言,它反映人的动作和举止,包括姿态、体态、手势和面部表情等。
社交场合中的身体语言,例如自信的坐姿,充满魅力的微笑、有力的、炯炯有神的目光,既是交往者自信、能力、修养的体现,又会让他人喜欢你、亲近你,从而交际很顺利,为你带来成功和好运。
(一)非语言符号的作用
美国艾伯特·梅拉比安多年研究后认为:一个信息的传递=7%语言十38%语音+55%形体。可以这样解释,如果我们将承担某个信息传递的各种载体的负荷量进行分解,其中语言部分(即有具体信息含义的有声语言)占7%,语音(语调、音频、语速、音色等)占38%。形体部分(面部各器官及身体姿势等)占55%。可见,形体部分的信息传递所起作用大大高于语言本身,甚至高于语言和语音两者比例之和。当你辞不达意,理屈辞穷之时,就需要借助非语言符号,而形体语言正是其中一部分。非语言符号是相对于语言符号而言的。语言符号是人际交往、信息沟通的主要工具,其实质是外部环境信息刺激人类大脑皮层反射的结果。
据研究表明,非语言符号能够很好地弥补语言在传递信息中“言不尽意”的缺陷,帮助信息传播者跨越语言障碍,准确地传递信息,而且非语言符号传递的信息比较约定俗成,传递过程常常比较清晰。形体语言这种非语言符号在人际沟通和信息传递中就承担了这种作用。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从一侧面说出这种作用:“凡人皆无法隐瞒私情。尽管他的嘴巴可以表示缄默,但他的手指却会多嘴多舌。”
(二)得体恰当的形体语言能为你的职业生涯带来成功
事业上的成功,一方面取决于你的潜力、能力、工作态度,另一方面也决定于你平常的举手投足,行为举止。或许,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目光的交流,就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与理解,甚至获得成功。
交际中的人在交往和沟通中,除了给别人一张有形的名片外,还有另一张名片——形体语言,甚至更为重要。
学会正确地使用手势
不同手势表达不同的含义,在运用手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一是注意区域性差异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手势的含义也有很多差别,甚至同一手势表达的含义也不相同。所以,只有了解手势表达的含义,才不至于无事生非。
掌心向下的招手动作,中国表示招呼别人过来,美国是叫狗过来。
翘起大拇指,一般都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要搭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就表示骂人“他妈的”。与别人谈话时将拇指翘起来反向反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谈对象外的另一人,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OK手势。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OK手势源于美国,在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而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是表示“钱”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巴西是表示粗谷下流。
V形手势。这种手势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是表示“胜利”。如果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
举手致意;它也叫挥手致意。用来向他人表示问候、致敬、感谢。当你看见熟悉的人,又无暇分身的时候,就举手致意。可以立即消除对方的被冷落感。要掌心向外,面对对方,指尖朝向上方。千万不要忘记伸开手撑。
双手抱头。很多人喜欢用单手或双手抱在脑后,这一体态的本意,也是放松。在别人面前特别是给人服务的时候这么做的话,就给人一种目中无人的感觉。
摆弄手指。反复摆弄自己的手指,要么活动关节,要么捻响,要么攥着拳头,往往会给人一种无聊的感觉。
手插口袋。在工作中,通常不允许把一只手或双手插在口袋里。这种表现,会让人觉得你在工作上不尽力,忙里偷闲。
二是手势宜少不宜多
多余的手势,会给人留下装腔伤势、缺乏涵养的感觉。
三是要避免出现的手势
在交际活动时,有些手势会让人反感,严重影响形象。比如当众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子、咬指甲、手指在桌上乱写乱画等。
与人握手,是包括我们国家在内的许多地区都非常普遍的一种礼节,这里有必要做详细的说明。在见面之初、告别之际、慰问他人、表示感激、略表歉意等时候,往往要握手。一是要注意先后顺序。握手时,双方伸出手来的标准的先后顺序应为“尊者在先”。即地位高者先伸手,地位低者后伸手。如果是服务人员通常不要主动伸手和服务对象相握。
与人握手时应面含笑意,注视对方双眼。神态要专注、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