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九天揽月> 第15章 天上送来的礼物(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天上送来的礼物(5)(1 / 2)

随后,1976年9月12日,天空中突然出现几条非常巨大的火龙,从云南开始,经贵州,入四川,直到重庆一带才消失。同样是轰隆轰隆巨响,声威像雷鸣布阵,闪电摇旗。一听到这个消息,欧阳自远就知道又一场陨石雨降临了。在第一时间,欧阳自远组织了13支队伍,去追寻陨石。这场陨石雨的范围更大,由云贵高原到成都平原,最后只在贵阳附近清镇县的一个小镇上,找到了很小的两块。

拿回地球化学所研究,发现这是一种很特殊的陨石,是世界上极为珍稀的顽火辉石球粒陨石,它是在靠近太阳附近形成的,不是像普通球粒陨石一样,是在离太阳很远的地方形成的。它的形成条件、形成环境对于人类认识太阳系的起源、地球的起源都是非常珍贵的标本,目前世界上只找到几块。

几十年来,地化所对这两块陨石的研究从没有停止过,而且不断有新的发现,仅在这两块陨石的研究上就出了三位博士。

1976年里的这两场陨石雨,尤其是吉林陨石雨,是中国陨石研究的里程碑事件,给中国天体化学的形成与发展带来了曙光。正是由于长期对地外天体——陨石、宇宙尘和相关知识的研究与积累,欧阳自远被委以组织由全国有关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参加的全国性联合科学考察组的重任,对吉林陨石进行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深入而系统的综合性研究,并获取了极大的成功,发表了近百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论文。特别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吉林陨石多阶段宇宙线暴露历史”和“吉林陨石形成演化模式”,不但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而且成为目前国际陨石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经典模式。

此后的10余年中,欧阳自远在《中国科学》《地球化学》等刊物上发表了50余篇研究论文,主编了《吉林陨石雨论文集》和《月质学研究进展》,在多次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上报告和介绍了吉林陨石的研究成果,并被国内外的教科书、专著、大百科全书等引用。

欧阳自远作为第一作者提交的《吉林陨石综合研究》成果,获1985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美国科学院院士安德斯对该项成果十分赞赏,认为“中国的陨石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的陨石研究从此进入系统阶段。

我们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细致的陨石形成演化模式,为研究太阳星云凝聚过程提供了新证据,对了解太阳系的早期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太阳系形成后的行星演化过程提供了对比标准。

与此同时,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陨石研究队伍,开创了我国陨石学与天体化学研究的新阶段。

世界上14个国家近30个实验室,也对吉林陨石做了较深入的研究。世界上著名的陨石学权威们一直认为:在全世界已收集的陨石中,吉林陨石是研究工作做得最为系统的陨石之一。吉林陨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对太阳系的化学演化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论证。

陨石,是宇宙馈赠给地球的礼物,深藏着无尽而深邃的信息。陨石,也是宇宙馈赠给欧阳自远的礼物。

为了能把吉林陨石雨这一世界自然奇观再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吉林陨石,把科普知识融入邮票这一文化事物,1999年1月28日,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司最终批准了《吉林陨石雨》邮票的选题。2001年8月,邮票印制局邮票图稿部的设计人员、吉林市博物馆杨承志、吉林省邮票公司设计者于卫华以及北京的设计者共同参与邮票的设计,并由欧阳自远担任主要负责人。2002年10月列入了2003年邮票发行计划。

《吉林陨石雨》邮票共3枚。此套邮票设计严格按照邮票印制局的设计要求,对有关背景资料进行了科学的艺术再加工。邮票追求风格统一、内容真实、有纪念意义。总体设计以蓝色为主色调,以渐变的蓝色体现宇宙的深奥和画面的多层次性。以陨石的降落、分布和1号陨石为主题图案,体现出这次陨石降落现象最壮观、分布面积最广、形成最大陨石单体等特点。以陨石降落的宏观地点——地球、亚洲大陆,微观地点——中国吉林省吉林市,1号陨石降落形成的巨大陨石坑等为主题背景,通过对陨石雨降落过程的形象再现,来表达这次陨石雨对我国天文研究方面的特殊意义。

$阿波罗的礼物

当1978年的曙光从地平线以崭新的姿态照耀中国大地时,中美两国的首次交往居然与月球息息相关。

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的特使、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先生访问中国,卡特总统通过他送给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华国锋两件礼物:一面中国国旗,曾由“阿波罗”号带上过月球;另一件是由“阿波罗”号宇航员从月球上取回来的一块岩石样品。岩石样品被浇铸在一块有机玻璃内,其上是由有机玻璃制成的凸透镜,起放大作用,让岩石看起来有大拇指般大,可实际上它只有1克重。

对于在对外交往中习惯于送熊猫、瓷器、国画等传统礼物的中国领导人来说,接过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