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环球水怪之谜> 第27章 喀纳斯湖水怪(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章 喀纳斯湖水怪(2)(2 / 2)

片水域,在夏季常有游艇来往穿梭,这极有可能影响到水下生物的正常活动。

针对水怪究竟是什么,喀纳斯湖里到底有没有可能存在巨型生物,国内外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鱼类学家李思忠,看到当年袁国映拍摄的“大鱼”录像后认为,向礼陔、袁国映他们看到的是一群小鱼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而不是一条条的大鱼。他认为从生物学的角度讲,淡水鱼类不可能长那么大。

新疆环保科研所的袁国映却坚持认为他看到的是巨型大鱼。他在报告中说,他看到的“鱼群”共有50~60条大鱼,与其说是“群”,不如说是各占一片水域的霸主。通常鱼群都是密集的队形,体型大小一致,游动方向一致。但这些个体相距都在40~100米,个体大小有差异,似是互相有戒心,游动非常缓慢。他还认为巨型鱼有大鱼吃小鱼的习惯,一条10米长的大型鱼可能吞下一条5~6米的中型鱼。在这样的冷水中,吞食一次就可生存几个月,这样,就存在一条巨型鱼的金字塔食物链。

威伦姆·哈尔森是一位来自荷兰的生物学家。他对西伯利亚鲟鱼移居阿姆斯特丹曾经做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他发现,吃小鱼的鲟鱼长得特别快,长到一定体型后就会攻击其他的鱼类,还喜欢吞食同类。当他看了喀纳斯湖水怪的报道后,很感兴趣,就专程来到中国研究喀纳斯湖水怪。他不相信湖里有水怪类的东西,他认为,喀纳斯湖水怪可能就是体型较大的鲟鱼或是其变种。

但是,对湖区有过多次考察的袁国映告诉威伦姆,湖中并没有发现过鲟鱼。威伦姆看了袁国映的记载的全部资料后说,鲟鱼是习惯在水底生活的鱼,它一旦吃了200千克以上的食物,2~3个月在湖底都可以不游动。而且冷水中的鱼死亡以后,尸体就沉在了湖底,因此人们就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喀纳斯湖和北冰洋相通,鲟鱼有可能是向上游到喀纳斯湖里面。

新疆大学生物系的黄人鑫教授是最早关注喀纳斯湖水怪的专家之一,他认为喀纳斯湖水怪很可能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误判,比如说水面上的浪花、浮游生物和漂浮的枯木等。

喀纳斯湖水怪有没有可能就是人类还没有发现的一种动物,一种类似史前巨鳄或恐龙的庞然大物呢?

新疆环境保护科研所的袁国映曾说,喀纳斯湖附近并没有找到恐龙遗迹,况且恐龙在65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而喀纳斯湖只有20万年的历史,这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上都毫无联系。

那么,所谓的“巨型怪物”真的是无稽之谈吗?虽然一些研究人员的说法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可是所推出的理论总归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过去那些在湖边突然失踪的牲畜,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之前,喀纳斯湖水怪仍然是个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