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700毫升,冷却备用。用6~8层纱布浸取药液,以不滴水为度,平敷于患部,每次30分钟,每日3次。小面积皮损可用棉签蘸液涂擦,手足部病变用药液浸泡。
【功效】清热解毒,散血化瘀。主治皮肤湿疹、皮炎、足癣。
【方药解析】没药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等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金银花水提物对深红色发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对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肿有较明显的抗渗出和抗增生作用。
除湿止痒洗剂
【配方】土茯苓、薏苡仁、白鲜皮、黄柏、地肤子、苦参、五倍子、白矾各30克。
【用法】急性湿疹色潮红热盛者加生地榆30克;亚急性、慢性湿疹皮损肥厚,加皂角刺、三棱各30克。加水约2500毫升,煎成1500毫升药液,待稍温,频洗患处,每次30分钟,每天1~2次,3天用药1剂。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敛疮。主治湿疹。
复方四皮洗液
【配方】桃树嫩皮100克,花椒树嫩皮100克,苦楝树嫩皮90克,白鲜皮60克,苦参60克,葛根60克,明矾(研细粉)30克,硫磺(研细粉)30克。
【用法】上药除明矾、硫磺外,加开水2000毫升,煎30分钟后备用,待药液温度降至30℃左右加入明矾和硫磺粉,搅匀,片刻后即可外洗。每天洗1次,5天1剂,每次用时加热至30℃,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收涩止痒。主治湿疹。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以局部皮肤阵发性瘙痒和慢性增厚并呈苔藓样变为临床特征。病变部位多见于颈项、胭窝、股内侧和阴囊等处。发病原因不明。
中医称本病为“牛皮癣”,其发病为风、湿、热邪蕴于肌肤,日久血虚生燥,经络阻滞,皮肤失于濡养所致。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复方斑蝥酊
【配方】斑蝥、蜈蚣各10克。
【用法】上药用75%乙醇1000毫升浸泡1周后去渣取液,加入水杨酸30克,樟脑、薄荷各10克。用毛笔蘸少许药液,外涂患处,早晚各1次。涂时只要1次涂遍即可,不可反复擦之,否则易起泡。2个月为1个疗程。使用本品局部可有轻度疼痛或灼热感,个别病人出现水疱,可停药数日使水疱吸收,或将水疱穿破放液,涂以龙胆紫,外敷消毒纱布,待结痂后可继续用药。
【功效】攻毒蚀疮,化瘀散结。主治神经1生皮炎。
【注意】眼周、口周及会阴部皮肤慎用。
【方药解析】此法见于唐代王焘所著《外台秘要方》,原书采用斑蝥微炒研末,蜜调涂敷,治疗干癣积年生痂。
五皮止痒饮
【配方】梓白皮、川槿皮、榆白皮、白鲜皮、海桐皮、生地、熟地各15克,地肤子、蛇床子各9克,苦参、首乌各10克,当归、赤芍各9克,红花6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混匀,早晚分服。药渣内加苦参、蛇床子各30克,加水复煎,于每晚临睡前擦洗患处。
何首乌
【功效】杀虫止痒,养血祛风。主治神经性皮炎。
消风化瘀汤
【配方】荆芥、防风、三棱、莪术、生甘草各10克,蝉蜕5克,露蜂房3克,重楼、生地各15克,紫草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随症状减轻可递减至每2~3日1剂。药渣可趁热装入布袋内局部作湿热敷,或煎汤洗浴,每次15分钟,每日1次。
【功效】祛风活血,凉血解毒。主治神经性皮炎。
【注意】经期妇女及孕妇忌用。
外用皮炎液
【配方】水蛭12克,白矾30克,硫磺30克,石菖蒲20克,斑蝥6克。
【用法】将上药用56度白酒2500毫升浸泡半个月后过滤,滤液封存备用。用药前用温开水洗净局部,直至局部微热为止,用药后勿洗局部。每日3~4次,用药至局部症状消失,肥厚皮损痊愈,肤色正常后再用药10天。
【功效】破血逐瘀,解毒止痒。主治神经陛皮炎。
脱发
常见脱发有斑秃、脂溢性脱发等,斑秃又名圆形脱发,民间称“鬼剃头”,系头部突然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秃发斑,无自觉症状,患处皮肤正常。脂溢性脱发者头皮往往油腻发亮或有大量头屑,呈灰白色糠秕状,头发干燥缺乏光泽,自觉瘙痒,由前额两侧及头顶部头发开始对称脱落,疏稀变细,患部由于毛囊萎缩,常致永久性脱发。
治疗上大多采用滋补肝肾,养血祛风等法。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万发林搽剂
【配方】人参、黄芪、首乌、当归各30克,黑糯米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