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小验方,大疗效> 第37章 皮肤科疾病(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章 皮肤科疾病(2)(1 / 3)

【用法】上药用75%乙醇1000毫升浸泡1周,纱布过滤,其滤出液再加75%乙醇至1000毫升,使每100毫升乙醇中含上药各20克。用本品外搽,每日3次,连用2周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主治体癣、股癣、足癣、手癣。

【方药解析】抗真菌实验表明,本方4味药中,苦参和胡黄连作用较强,地榆次之,而地肤子只对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体癣、股癣、足癣、手癣均为皮肤真菌感染,只是由于皮损发生部位不同,故有不同命名。

股癣汤

【配方】蛇床子、白头翁各20克,生黄精20克,藿香15克,黄柏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药液加食醋25毫升,外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另外,配合雄黄膏外搽。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主治股癣。

【随症加减】瘙痒甚者加地肤子25克,白鲜皮15克,川椒10克,苦参40克;轻度红肿者加金银花15克,龙胆草25克,大黄10克。

麦芽酒精搽剂

【配方】生麦芽40克。

【用法】生麦芽加入75%乙醇100毫升,浸泡1周,取上清液,过滤,得橙黄色澄明液体备用。每日2次,外搽患处,连续用4周即可。

【功效】抑菌止痒。主治股癣、手足癣、花斑癣。

【方药解析】花斑癣为一种皮肤浅表角质层轻度真菌感染,多见于多汗的男性青年,俗称“汗斑”。大麦芽中分离出的大麦芽碱类物质具有抗真菌作用。本溶液对红色毛癣菌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股癣煎

【配方】土槿皮40克,大风子、黄精、土茯苓、川楝子、白头翁各30克,龙胆草、荆芥、防风各20克,生大黄、白鲜皮各15克,红花6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加1000毫升陈醋、50毫升白酒浸泡3小时后,再加1000毫升清水,置火上煮沸15分钟,离火去渣,药液待温后外涂皮损处,日2次,药渣翌日加水煮后再用,1剂药用2日,1周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杀虫。主治股癣,证见皮损分布在腹股沟内端阴囊相接触的大腿根部,或蔓延至耻部,或连及臀部,皮损呈红色或暗红色,丘疹或间有脓疱,境界清晰,边缘隆起,对称发生,瘙痒。

手足癣

皮肤真菌感染手掌、足底及指趾间的皮肤组织,统称手足癣。足癣俗称“脚湿气”,手癣俗称“鹅掌风”。临床表现有鳞屑角化型、趾间糜烂型和水疱型三种类型。

中医治疗常采用清热解毒,燥湿收敛,杀虫止痒等方法。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丁黄洗剂

【配方】丁香10克,黄精、蛇床子、刺蒺藜各20克。

【用法】上药加水2000毫升煎煮,取1500毫升左右。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将患足浸洗半小时左右,每日1剂,连治4~8天。

【功效】杀虫止痒。主治足癣。

【随症加减】本方加减治疗足癣54例,水疱型加皂矾、大黄各10克;浸渍糜烂型加苍术、藿香、白鲜皮各20克;鳞屑角化型去丁香,加白芨、五灵脂、葛根各20克;有感染者加黄柏20克。

阿矾石癣粉

【配方】阿司匹林(3份),枯矾(1份),炉甘石(0.5份)。

【用法】上药研成细粉混合均匀,待用。患足先用温热水泡洗,后用小棉球蘸取癣粉,趁潮湿扑撒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7天1个疗程。水疱型要将水疱刺破;患部干燥者可将药粉加水搓成糊状涂抹;注意及时清除溶脱的角质层;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主治足癣。

【注意】用药期间改穿布鞋、厚密袜。

【方药解析】阿司匹林有抑制真菌的作用,枯矾有杀虫止痒、兼有燥湿收敛作用,炉甘石有收涩敛疮作用。

木瓜甘草洗足方

【配方】木瓜、甘草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去渣,晾温后洗脚,每次5~10分钟。一般治疗1~2周。

【功效】除湿解毒止痒。主治足癣。

大风子液

【配方】大风子(捣)、木鳖子(捣)、地骨皮、皂角刺各31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容器中,用陈醋浸泡,以醋能淹没手背为度,48小时后即可使用。使用过程中消耗的醋液可随时添加。将手洗净,擦干,放入药液中浸洗,每次30~60分钟,洗毕,直接用毛巾将手上醋液擦干即可。每天浸洗1~2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攻毒杀虫,祛风止痒。主治手癣。

【注意】大风子含大风子油,有毒,不能人口。

苏木钩藤汤

【配方】苏木、钩藤、花椒各30克,枯矾6~9克。

【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