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变窄和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坏死。临床以老年人多见,有高脂饮食、糖尿病、吸烟史者患病率高,约半数有短暂肺缺血发作的病史。脑的梗死部位血流明显减少或血流中断,并持续一段时间,局部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受损,主要表现为明显偏瘫和失语等急性或亚急性的脑局部病症。
本病属中医“中风”、“卒中”范畴,多因年老体弱、情志、饮食、劳逸等失调,引起气血逆乱及脏腑功能紊乱,出现脑脉闭阻所致。古代医家对中风多责之于虚、风、痰、火四因素,实际上“瘀血”亦是其根本的病理因素之一。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复遂胶囊
【配方】水蛭、蜈蚣、地龙、川芎各等份。
【用法】上药精选烘干,粉碎为末,分装胶囊。每粒约含生药0.4克。每次4粒,日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活血通经,主治脑梗死。
【注意】服药期间,禁食辛辣葱蒜之品。
【方药解析】血瘀是中风病(脑梗死)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活血化瘀的治疗法则为清代王清任及其以后的许多医家所推崇。
活血通腑泄浊方
【配方】制大黄10克,瓜蒌仁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白僵蚕10克,丹参15克,三七3克(冲),牛膝1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或鼻饲。
【功效】通腑泄浊,祛痰熄风,活血化瘀,主治脑梗死,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证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注意】伴高血压者均予转换酶抑制剂降压;冠心病者予长效硝酸甘油、肠溶阿司匹林口服;伴糖尿病者均与磺脲类或双胍类降糖;脑水肿者均予以脱水治疗。
【方药解析】方中大黄、瓜蒌仁通腑泄浊,陈皮、半夏、白僵蚕祛风化痰,丹参、三七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全方融通腑、化痰、平肝于一体,共奏活血通腑泄浊之效。
通脉复遂汤
【配方】桑枝3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化橘红12克,胆南星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苏地龙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钩藤20克,炙穿山甲6克。
【用法】对照组以常规治疗,包括扩容、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供血与代谢、抗自由基、防止钙离子内流及超载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脉复遂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周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祛风,活血化痰,治疗急性脑梗死。
【随症加减】肝阳上亢,面赤头胀晕痛,酌加川天麻10克,生石决明(先煎)30克,夏枯草10克;痰涎壅盛者,酌加天竺黄10克,鲜竹沥40毫升,分2次对服;腑实便秘者,酌情加炒枳实10克,川厚朴10克,大黄6克;痰浊阻络,舌强语謇者,酌加全蝎9克,白僵蚕10克,郁金10克;喜怒无常,健忘流涎者,酌加川黄连6克,砂仁6克,连翘10克;气短,乏力,倦怠者,酌加黄芪15克,当归10克,怀牛膝10克。
【方药解析】方中桑枝人肝经,主“四肢拘挛”、“利关节”,清热祛风为君药。半夏、茯苓、橘红、胆南星祛湿化痰,桃仁、红花、苏地龙、赤芍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白芍柔肝养筋,钩藤熄风解痉,菖蒲开窍,共为佐药;使以炙穿山甲散瘀通经引药直达病所。全方紧扣中风(脑梗死)病中“痰”、“瘀”两个关键因素,所以疗效较著。
祛瘀通络方
【配方】大黄10克,水蛭6克,地龙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丹参30克,葛根30克,黄芪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周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主治脑梗死急性期。
【方药解析】方中水蛭破血通瘀,大黄泻热攻积通瘀,当归、红花、川芎、丹参、地龙行气化瘀,养血活血,黄芪补气,葛根滋阴。综观全方以祛瘀通络为主,急则治标,辅以补养,使攻不伤正。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祛瘀通络方治疗脑梗死急性期,能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中风后遗症
中风即脑血管意外,包括脑溢血、脑血栓、脑梗死等,有缺血性与出血性之分。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经救治后,所遗留的不同程度的运动、感知、言语及认知障碍。
虽然病因和性质不同,但脑组织功能细胞受损为其共同病理。中风后遗症的形成,一是脑血管外周阻力增大,血流量减少,血供不足。缺血局部能量代谢耗竭,导致局灶性神经元坏死;二是病理代谢产物的潴留,产生毒性作用,如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氧自由基、酸中毒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