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小验方,大疗效> 第13章 循环系统疾病(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循环系统疾病(3)(2 / 3)

顽固性之高血压,桑白皮和地骨皮之用量可加至50克。

【方药解析】本方系民间验方,用于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和痰火上扰证,获得满意疗效。桑白皮虽日泻肺,实亦清肝润降之品;地骨皮《别录》谓其治“客热头痛”,李时珍谓“下焦肝肾热者宜之”。药理研究证明二药均有明显降压作用。

加减镇肝熄风汤

【配方】怀牛膝30克,生代赭石30克,生龙骨(捣碎)、生牡蛎(捣碎)、生白芍、京玄参、天冬各15克,川楝子6克,夏枯草15克,钩藤(后下)15~30克,何首乌、夜交藤各15克。

【用法】水煎剂。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

【功效】清肝熄风,镇静降压。主治高血压病肝风内动。

【方药解析】本方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镇肝熄风汤基础上加减组成的,实验研究表明,原方和加减方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而以加减方的降压作用更为显著。经拆方研究,方中怀牛膝、钩藤、玄参、何首乌有降压作用,夜交藤、夏枯草、钩藤、白芍、何首乌、玄参且有显著的镇静作用。部分患者服药后有胃脘闷胀、疼痛、恶心、便溏等反应。

莱菔子浸膏

【配方】莱菔子。

【用法】水蒸过滤,浓缩成浸膏,干燥粉碎过筛,加50%乙醇制成软材料,搓成颗粒,干燥,加0.5%硬脂酸镁混合打片,每片重0.3克,含生药6克。每次口服5片,每日3次,疗程1个月。

【功效】降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

【方药解析】莱菔子醇提取物有显著的降压作用,效果稳定,重复性强,无明显毒副作用,还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对治疗冠心病也有一定作用。

臭梧桐地龙合剂

【配方】臭梧桐30克,地龙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口服。

【功效】镇静降压,平肝熄风,活血。适用于中、重度高血压病。

【方药解析】实验研究表明臭梧桐和地龙均有降血压作用。臭梧桐是民间验方。地龙作用缓慢而持久,臭梧桐停药后可在2周内回升,故二药同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比单独应用效果更好。获效后宜用维持量巩固疗效。臭梧桐用其嫩枝叶,以未开花前新鲜者疗效为佳,但剂量过大时,可致呕吐腹泻等副反应。

病毒,陛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系心肌有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多因感染病毒所致。近年发现病毒性心肌炎还存在有细胞介导免疫的致病作用,加重了对心肌的损害,病变常涉及心肌起搏及传导系统。本病临床上往往缺乏典型的自觉症状,一般除原发性疾病症状外,可有与原发性疾病不相适应的浮肿、气急、咳嗽、胸闷、发绀等。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猝死。青年及少儿发病率较高。

本病属中医“心痹”、“心悸”、“怔忡”范畴,危重者可归之于“厥脱”、“心水”,多由心肺气虚,感受邪毒所致。

临床证型及其治疗大法主要有:外邪扰心,治宜清热解毒,活络宁心;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宁心安神;心阳虚损,治宜温阳益气,活血利水;阴虚内热,治宜清心养阴。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抗心肌炎汤

【配方】板蓝根30克,金银花20克,黄柏15克,虎杖15克,柏子仁、远志各12克,丹参15克,麦冬12克,黄芪18克,党参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益气养心。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随症加减】发热者加柴胡10克;心动过速或早搏者加万年青10克;心力衰竭者加红参、附子;心肌缺血加川芎、赤芍;阴虚火旺,五心烦热者加生地、玄参。

健心汤

【配方】生地15~30克,麦冬15克,桂枝6~9克,炙甘草、党参各15~30克,苦参9~12克,甘松6~9克,丹参15~30克,紫石英30克,板蓝根12~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益气养心,清热解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随症加减】如阴虚火旺加玄参,去桂枝;早搏频繁加茶树根、常山、生姜;心动过速加琥珀粉;胸闷胸痛加失笑散、郁金、檀香;热毒盛加黄芩、金银花、黑芝麻;阳虚加熟附子;气虚加黄芪。

养阴清心汤

【配方】玄参15~30克,沙参9~12克,麦冬9~15克,生地15~30克,炙甘草9克,黄芩9克,大青叶9克,蒲公英9~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症状缓解后2~3天1剂。

【功效】养阴清热,解毒。主治急性病毒性心肌炎阴虚内热者。

二黄温胆汤

【配方】黄芪60克,黄连10克,姜半夏10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