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小验方,大疗效> 第6章 消化系统疾病(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消化系统疾病(2)(2 / 4)

症。

病因主要与胆道疾患(结石、炎症、蛔虫)、暴饮暴食、酗酒有关,次要因素有感染、创伤、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临床上有突然发作的上腹部剧痛,常伴恶心呕吐,早期血清和尿淀粉酶升高。

本病属中医学“腹痛”、“胃脘痛”、“胁痛”范畴。本病与肝、胆、脾、胃、大肠关系密切,病机关键为热毒壅滞,腑气不通。治疗应以攻下为要。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清胰汤

【配方】柴胡15克,黄芩9克,胡黄连9克,白芍15克,木香9克,延胡索9克,生大黄(后下)15克,芒硝(冲)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口服。

【功效】疏肝理气,清热泄浊。治疗急性单纯性胰腺炎。

大柴胡汤

【配方】柴胡15克,枳实9克,生姜(切)15克,黄芩9克,芍药6克,半夏(洗)9克,大枣12枚,大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肝利胆,通腑泄热。主治急性胰腺炎,证见胁腹胀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便溏,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

【随症加减】兼发热加金银花30克;伴黄疸加茵陈15克,金钱草30克;大便秘结不通,腹胀加玄明粉9克(冲),川楝子15克;呕吐不止,加竹茹9克,陈皮6克;腹痛持续不减针刺阳陵泉、足三里。

【方药解析】

《伤寒论》指出:“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呕不止,心下急……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上述症状与体征,与急性胰腺炎极为相似,大柴胡汤为对症之方。方中柴胡和解行气,兼有良好的退热作用;大黄攻积、泻热、燥湿;黄芩清热燥湿;枳实行气燥湿;半夏燥湿和胃,降逆止呕;白芍柔肝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通腑泄热、祛湿行滞之功效。

加味大承气汤

【配方】大黄10克,厚朴6~8克,枳实10克,芒硝15~20克,黄芩9~12克,黄柏12克,柴胡12~16克。

【用法】每日2剂,水煎服。每6小时1次,每次500毫升,大便已通者去硝黄,改为每日1剂。

【功效】泻火泄浊,疏肝行气。治疗急性胰腺炎,证见腹部满痛拒按,痛如刀割,发热口苦,口渴欲饮,大便燥结或溏滞不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方药解析】六腑以通为顺,通则不痛。《金匮要略·腹满寒疝病脉证并治篇》云:“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采用通腑泄热法,可起到推陈致新,清热解毒的作用,对缓解胰腺炎疼痛及血尿淀粉酶升高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胰腺消炎汤

【配方】柴胡15克,黄芩12克,厚朴15克,枳实15克,杭芍12克,延胡索15克,广木香15克,生大黄(后下)20克。

【用法】水肿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出血坏死型,每日2剂,分4次服。

【功效】行气开郁,化瘀止痛,治疗急性胰腺炎。

【随症加减】热重加蒲公英30克,山栀15克;湿热重加佩兰、藿香各10克;剧痛者加川楝子、娑罗子各12克,伴结石加金钱草30克,海金沙15克;伴蛔虫加使君子、苦楝皮各30克。

【注意】中药无效或药后加重者应及时转手术治疗。

加味芍药甘草汤

【配方】芍药30克,甘草10克,木香10克,川楝子20克,延胡索、柴胡各15克。

【用法】水煎服。全部病例均未禁食,不用抗生素,个别病例呕吐频繁则配合输液。

【功效】疏肝止痛,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随症加减】腹痛重者白芍加至50克;呕吐重者加法半夏、苏梗、竹茹各15克;热象重者加黄芩,银花各20克;便秘结加大黄15克,番泻叶10克;脾胃虚寒者加干姜、肉桂各10克。

通胰汤

【配方】柴胡、郁金、厚朴各15克,黄连、半夏、枳实、木香、芒硝(冲服)各10克,大黄(后下)20克,蒲公英30克。

【用法】轻者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重者每日2~3剂,分4~6次服用。

【功效】疏肝利胆。主治急性胰腺炎。

肝硬化

肝硬化亦称为“肝硬变”,是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本病的实质是各种致病因素持久或反复地损害肝脏组织,结果使肝脏变形,质地变硬,故称之为肝硬变。引起肝硬变的原因甚多,诸如病毒性肝炎、寄生虫感染、营养障碍、慢性中毒、循环障碍、代谢障碍以及自体免疫等等。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变的主要病因,其中慢性肝炎多发展为门静脉性肝硬变,而重症肝炎多发展为坏死性肝硬变。

本病大致属于中医“鼓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