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两性关系> 第9章 就业与收入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就业与收入 (2)(1 / 3)

在东欧国家,女性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例与男子大致相同,如前东德女性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49.6%;保加利亚占49.2%;捷克占46.5%;匈牙利占44.9%;波兰占43.3%;罗马尼亚占38.2%。从女性就业率看,在匈牙利,未就业的有劳动能力的女性从1960年的25.2%减少到1980年的6%;在捷克,未就业的有劳动能力的女性也从1975年的7.5%减少到1982年的3.1%。

中国近代产业女工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女工约有35000人,占当时产业工人总数的35%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产业女工发展到23万余人,占全国产业工人(不含矿工)的37%;到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有百余万,女工有35万左右,所占比例不低于35%。中国虽是一个农业国,但从它微弱的工业刚起步时开始,女性在工人中的比例就比较高,其主要原因是初期中国工业的一个最主要行业是纺织印染业,而这一行业喜用女工。例如,在1914年,纺织印染业男工为122978名;女工有165234名,数量超过男工。(郑永福,1992年自1949年后,中国女性兴起了走出家门参加社会生产的热潮。

从1949年到1956年,全国男女职工平均每年递增率为15%,其中女职工每年递增率为23.7%。1957年,全国有70%的农村女性参加了农业生产;城市女职工达到328.6万人,与1949年相比,增加了4.5倍。到1992年,城镇女职工人数由1949年的60万人增加到560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比例由7.5%提高到38%。总之,50年代以来城市女性生活方式的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家庭女性的比例从90%左右下降到10%;职业女性的比例则从10%左右上升到了80-90%。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全国18-64岁女性中,92.5%是在业或曾经在业的。(陶春芳,1993年)1990年,中国社会劳动者总数为6.47亿,其中女性为2.91亿,占44.96%,高于世界34.5%的比例;农村女性劳动力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一半。1992年女性从业人口占女性15岁以上人口的72.33%。

所做的一项中国女性社会地位调查表明,中国女性的劳动就业代间变化显着,有87.2%的女性被调查者在业或曾经在业(指离退休者),这一比例虽然比男性被调查者低9.8个百分点,但比其母亲一代高20.7个百分点。在40岁以下的女性被调查者中,有5.2%的人仅仅从事家务劳动,而其母亲一代为27.5%。调查还表明,女性从事脑力劳动、复杂劳动的比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中国女性报》,1991年9月20日在全世界女性就业热潮当中,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阿拉伯国家。在这些国家里,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参加工作比例也很低。例如,沙特阿拉伯只有1%的女性参加工作;伊拉克为5%;叙利亚为14%;也门为9%。

尽管如此,那里女性的就业观念也在起变化。据1981年约旦劳工部对1091名女高中生的调查,89.3%的人认为女性参加工作是件好事;当问她们今后是否打算参加工作时,有81.7%的女生予以肯定的回答,其中有76%的人已获得了双亲的准许;但是还是有47.6%的人表示,她们打算婚后再参加工作。(郭隆隆,1984年二、就业结构在就业方面,女性相对于男性的劣势不仅表现为有酬工作的女性就业率低于男性,而且表现为女性的就业结构不如男性。女性较易进入的行业和获得的工作,许多都是技术水平低、工资水平低及体力劳动繁重的行业和工作。这种不利于女性的性别劳动分工既是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原因,又是它的结果。

二、就业结构

女性就业结构的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的模式;另一类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共产党执政国家或前共产党国家的模式。前者女性就业结构较低;后者相比之下略微高一些。但是在这两种模式中,女性都处于劣势。

先看前一种模式。在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由于经济核算精细,就业竞争激烈,又由于女性专业知识少,熟练程度差,选择职业余地有限,许多女性不得不从事简单的服务性劳动。

在英国,轻视女性的传统很强大。据1980年的统计,在英国,银行经理、工程师、外科医生、公司经理、空中交通管理人员中,99%是男性;大学教授的98%、牙科医生的83%、儿科医生的84%是男性。而女性多从事社会地位和工资都较低的职业:女性占护士的92%;办事员的99%;办公室清洁工人的91%;电话接线生的83%。(席露丝,1981年)女性在服务业中占79%,从事工业、手工业的占20%。

在德国,直到1908年,女性才被允许在大学里读书,可是在1891年,当“女性上大学”的提案第一次列入德国国会议事日程的时候却引起了全体男议员的哄堂大笑。从1920年起,德国女性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