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最中国史> 第22章 最快捷的继承衣钵惠能菩提本无树(唐) (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最快捷的继承衣钵惠能菩提本无树(唐) (3)(2 / 2)

两个月后,惠能到了大庾岭,五岭之一,岭南岭北的交界,驿路荒废多年,山高石大,崎岖难行,这时候,要夺五祖衣钵的人就要追上惠能了,有三百人,为首的是惠明。惠能只得发足狂奔,越过第一座山头,甩掉一百人,越过第二座山头,又甩掉一百人,他越过第三座山头,只剩下惠明一人还在穷追不舍。惠明本名陈惠明,名字听起来像是陈道明、陈慧琳等教坊人物似的俗名,但他出家前却是四品将军,带兵打仗的,属于五祖说的抡刀上阵之人。

惠能爬上大庾岭第四座也是最高的山头时,两腿膝盖外侧的韧带都拉伤了,只能腿绷直拖着走,惠明却不屈不挠地跟了上来,还在后面喊着,别跑,我们聊一聊!声是喘的,但是劲头似乎还很足。惠能有点儿颓废了,只见眼前一块平坦的大石,石头周围是草木密集参差起伏的丛林,惠能把衣钵包裹解下,丢到石头中央,发狠话说,我就不信了,衣钵是佛法信物,凭武力就可以争夺走吗?我就不信了,获得觉悟的,还争夺不过尚未觉悟的吗?然后,他就近钻进一片草莽之中,横平竖直地躺下来,休养自己酸疼难忍的腿。

不一会儿,惠明喘着鼓风机一样的粗气爬上来,看到包裹,大笑,走到跟前,弯腰,伸手提,提不动,放下,腰又直不起,不得不一屁股坐到地上,这一屁股,能山崩。小小的包裹是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惠明这头曾经从腥风血雨里从千万人里杀将出来的骆驼,一时间,万籁俱寂,然后寂寥的风声响起,惠明打了一个冷战。他叫道,惠能,兄弟,出来吧,我是为佛法来的,不是冲着袈裟和饭钵来的。

惠能从草莽中挪出来,盘腿坐到石上。惠明双手合十行礼说,希望行者为我说佛法。惠能说,既然是为佛法来,那就要像屏住呼吸一样,放下种种纠葛,无数关系,一个念头都不要升起,然后听我说。

惠明慢慢放松,气息匀了,不打坐,四仰八叉躺地上,像条癞皮狗,无知无畏,不攻击不防守,不主动不拒绝,不预见未来,不反思过去,就那样,爱谁谁,挺好的,如此良久,惠能说,不去想要行善的事情,也别想我要坏别人一把,此时此地,天高风轻,云淡汗紧,这就是你惠明的本来面目。

惠明一听,脱口而出,啊……呃,丢他老母!骂声一出,他已经悟了,他沉浸在悟的状态里,通体舒泰,内心欢喜,忍不住不停地说脏话,再次平静后,他问惠能,除了刚才说的这个秘密意思外,还有其他只可意会的秘密意思吗?惠能说,除了你领会到的这个意思,没有其他意思了,凡是可以说的,我已经跟你说清楚了,没有秘密可言,你的心就像一面镜子,我拥有的觉悟方法都镜子里成像了。惠明更进一步地,不,全然地满足了,他感慨说,虽然黄梅出家,一直在五祖跟前,实在是从来没有看清过自己的本来面目,今天承蒙您开示,就像喝水一样,是冷水温水开水,是塞牙润口滚烫,只有自己明白个中差异,从今以后,你就是惠明的师父。惠能说,千万别,你应该这样想,我们都是五祖弟子,大家分头妥当维护好自己的本性,守望相助就好了。惠明接受了嘱托,下山了,把三百人集齐,回黄梅了。

惠能来到韶州曹溪,没有人知道他,当时有一个读书人,叫刘志略,见惠能谈吐不俗,就对他以礼相待,恰好刘志略有一个姑姑,削发为尼,在家常读《大般涅槃经》,惠能听了个开头,就明白了其中奥义,主动为尼姑解说,尼姑执卷问字,惠能说,一个大字都不认识,想知道含义的就问。尼姑奇了,字都不认识,怎么知道意思呢?惠能说,我不识字,而且诸佛的本来意思也与文字没有关系。尼姑惊为天人,吁请里正供养惠能。这事传得很玄,就连曹操的玄孙都争先恐后地来拜访惠能,要跟他聊天。当时恰好重修了宝林古寺,当地就请惠能主持该寺,惠能干了九个多月,又有黄梅的人寻了过来,烧了庙,草木尽焚,惠能躲进了石头缝,幸免于难。

死里逃生的惠能觉得曹溪呆不下去,忽然想起五祖“怀止会藏”的临别嘱咐,于是他跑到四会和怀集两地间的茂林修竹里,跟一群打猎的混在一起,猎人让他守网逮猎物,他尽干放生的事,吃饭时,他拿来青菜在肉锅里涮一下就吃,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肉,他回答说,就爱吃肉边菜,好的就是这一口。有时候兴起,他也跟猎人讲佛法和觉悟,猎人们当笑话来听。后来生活规律了一些,他在一处山腰搭了个草棚,这样梅雨季节就不必经常落汤鸡了,还可以种点青菜,不用老吃野菜和蘑菇了。

转眼之间,十五年过去了。

公元676年正月初一,在岭南道四会县北边的茂林修竹中藏匿了十五年的惠能,在一整夜的静坐和聆听后,终于不再听到内心的异议了,于是,他走出亲手构筑的简陋庵堂,取出藏在高高木棉树上鸟巢里的一个包裹,走出不见天日的森林,66年后,李白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中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当时的惠能也是这样子的,他满面春风,身轻如燕,四十不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