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对。不能给金儿添麻烦。算了,老爷我再发发慈悲,再添一百两银子。二百两纹银,李六,你下去吧。”张里正摆了摆手,把李六打发了下去。
沈家宽敞的院子里。
沈沐正盘算着,如何处理一百两赌债的问题。想来想去,敲破了脑壳儿也没想不出什么好的法子。无奈地站起身,拍打了几下蹲的有些发麻的双腿,挪着步子准备着回屋休息。
月光洒进屋子,躺在床上的沈沐辗转反侧。对于一个习惯了夜生活的现代人来说,枯燥无聊的夜晚,简直让人发疯。
“奶奶的,就为了他妈的这本破书,小爷居然遭了这么大的罪?”实在睡不着的沈沐,骂骂咧咧地坐起身来,从青布包裹里,取出那本害得自己落到这步田地的册子。“老子倒要看看,你这破玩意儿到底写的是啥?”
借着皎洁的月光,沈沐一把抓起古书,翻看起来。古书没有什么名字。开篇第一句就是道家真言:“子欲不死而修昆仑。”
道藏有言:“昆仑者,神魂栖居之所,长生远死之乡。此乃玄中妙语,修行之人不可不知。”沈沐心中一凛,知道自己遇到了宝贝。这古书,讲的正是长生的法门。继续翻书,又见“混沌无极之境”几个大字。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一句句道家真言宛如黄钟大吕,发达九地。沈沐默默地念在心里,心性也随之渐渐宁静。初入道门,必须要静心寡欲、炼己收心。心静,能生无穷智慧。只有真正做到了清宁虚无,方可达到混沌虚无之境。道家所言混沌虚无之境,放之佛家又称禅定,亦称入定。
佛门入定,靠的是打坐参禅。常言道,久坐必定。只要坐的久了,就能够入定,还算简单。然而,道家要入混沌虚无之境,可就难得多了。道家入静,只求神灵通透,诸体自然。因此,入静的外在姿势和动作,反而并不重要。常常有得道之人,坐可入静,站可入静,散步走路亦可入静,乃至屙屎屙尿也能入静。
待得入静之后,又有冥想观念之法,使元神得入虚无之中,体内六感内敛,丹田跳动,气机洞开,勾涉天地元气,以补先天不足,是为炼精化气。自此道基可筑,成丹有望。
不过,炼精化气并不是水推磨盘那么简单。先而,有“三花聚顶”之感,奇经八脉通常豁达,从此渐渐忘去肉身,周身如婴,柔和轻软,又安适妥贴,若存若亡。
继而,达“五气朝元”之境,人身呼发之气自然停止。周身绵软,不藉后天气息而温暖怡适。少顷之间,忽有內息将至,恰如风和日丽之时,微风不动而水波不兴。身心内外,天地万物,无一而非安于“中和”之中,无我身亦无无我身,所思所想尽皆无影无踪。
倘若你资质过人,得感“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境,万不可偶一而止。必须要持盈保泰,恒常如是,达到自由作主的地步,随心所欲。要如此便如此,想那般就那般,这样才能算数。
修炼到了此番地步,便可忽然进入几同完全忘我之境界,只有头顶的“泥洹宫”和“百会穴”,如天窗开启,又如阳光透射,豁然开朗而呈现无比清凉之感,犹如乘虚而下的一股清虚之气,下降而遍洒及于全身。道家丹经所谓的“醍醐灌顶”,便是形容此种境界。
纵使如此,修行之人每每入静之时,眼前的目光便会有返照之象。此时,最怕就是学理不明,观念不清,内心如存有半点杂念,就可能会因此累得心神出窍。倘若诸般欲念旁生不止,神魂定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此时便有魂飞魄散的危险。
凡此种种,大多师徒之间,口口相传。徒儿入静修炼,师傅定然在一旁悉心守护,尽心照料。若遇种种幻想,必须要一一扫除,不落筌蹄才为究竟。
古书所言尽皆大道,字字珠玑,直指本心。沈沐越看越是心动,竟不由自主地修炼了起来。殊不知,此番修炼,就好比不会水的旱鸭子,舍了性命地直接跳入水中。靠的仅仅只是本能和悟性,稍有不慎就要溺水而亡。
沈沐收敛心性,神气和一,竟然真的入静去了。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一股脑儿,沈沐竟达到了“三花聚顶”的地步。这也难怪,沈沐由生入死,又起死回生,经历生死之间无限恐怖,神魂早已锤炼万千,远非常人可比。
气息渐渐停滞,泥丸洞开,白会通贯,心肝脾肺肾一时间五气朝元,恰如纵一叶扁舟于碧波之上,潇洒舒适,逍遥自在。又仿佛身归母体,安适妥贴如沐春光,一呼一息暗合天道,清虚之气遍布全身,恰是醍醐灌顶,舒畅万千。
突然之间,神魂之中倏地闪过一阵凄寒,不知哪里来的一缕执念,陡然而生。那执念越聚越多,越多越是偏执。一下子,把沈沐的神魂拖入了无边幻海之中。冥冥之中,沈沐感觉周遭的一切开始变得虚幻起来。
自己哪里经历了什么穿越,根本就早已从老道士的墓里,转醒过来。拿走了青布包裹装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