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生存与毁灭> 第84章 拯救人类的朋友(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4章 拯救人类的朋友(3)(2 / 2)

后这第二个基地没有建在大熊猫的发现地宝兴,而是建在雅安市的旅游区碧峰峡了,对此,宝兴人实在有些想不通,他们说,难道宝兴只有提供大熊猫的义务吗?

但是,淳朴的宝兴人民仍然在竭尽可能地对这些可爱的动物进行保护。

年收入仅仅两三万元的蜂桶寨保护区,2001年为了抢救一只受伤的大熊猫,花去手术费(截肢)、医疗费等共两万多元,终于保住了它的生命。

两位农妇上山扳笋子时,发现竹林里躺着一只奄奄一息的大熊猫,立即把它背到了保护区。经专家们检查,这只熊猫腹泻、体内还有大量寄生虫,经打针、吃药有了好转,而这两位农妇只得了几十元误工费。

1983年箭竹开花,大量熊猫被饥饿所迫下山觅食,为使它们不受人为的干扰和猎狗的袭击,宝兴县永富乡的猎手们,竟忍痛“处决”了51只猎狗、送走猎狗63只。1985年5月的一个下午,巡逻组在山上发现了一只饥饿无力的大熊猫,便一面保护,一面向乡政府汇报。乡党委立即报告了县领导小组,并指派乡长肖月李带领人员前往救援。县领导小组在副县长张廷益和林业局长崔学振的率领下,也赶到了现场。大家抬着铁丝笼,背着锄头、弯刀,手提牛奶、猪排等,在陡峭的峡谷密林里艰难地行进了20多公里,修筑了400米便道,架起了三座木桥……看见大熊猫后,有的人忙着生火熬牛奶玉米糊,有的采摘新笋、野花装饰铁丝笼……让大熊猫饱餐一顿后,才抬着“花轿”下了山。晚上到达土巴沟时,老百姓特地组织了篝火晚会。第二天到中岗时,老百姓们沸腾了,夹道欢迎大熊猫到中岗安家落户……和人类相处三天后,大熊猫再一次饱餐了猪排骨和白糖玉米糊后,才恋恋不舍地走进了中岗村出居沟内那片幸存的箭竹林。

盐井乡农民王全安家住在快乐沟的高山顶上,10多年来,每年冬天大熊猫都要到他家作客两三次,每次两三天到七八天,来客有时是一只,有时是两只以上。最初大熊猫很胆小,走到门口,东瞧瞧西看看,见没有动静便跳上灶头,先吃稀饭,再啃骨头,小骨头当场吃掉,大骨头夹起便跑,生怕被人捉住。临走还要带走主人的锅盖、木盆、木瓢等用具。时间长了,见主人总是热情接待,便不再胆怯,也不搬走主人的用具了。10多年来王全安为大熊猫准备的食品已经有大米100公斤、白糖10公斤、骨头400公斤左右。

大熊猫巴斯是动物的超级明星,曾漂洋过海到美国表演杂技,包括骑自行车、玩皮球、行举手礼以及其它一些高难动作,美国的观众达250万人次。世界各国750多家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共发出“巴斯”献艺的报道近两万篇。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上,它和另一只大熊猫“南南”曾站在敞篷车上向运动健儿们表示祝福。

巴斯是宝兴县巴斯沟的农妇李兴玉和邻居上山捡柴时发现的。当时正是农历正月,气温很低,年幼的巴斯失足掉进了冰冷的河水里,冻得浑身哆嗦,怎么样也上不了岸。李兴玉冒着严寒,跳进了河水,奋力抱着30来斤的熊猫艰难地回到岸上。到岸上后让邻居们点燃干柴为熊猫烘烤,她又跑回家拿来了红糖、玉米面和钢锅,熬了玉米面糊后一勺一勺地喂到它的嘴里……后来县上的抢救人员来了,临走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们让李兴玉给它取个名字,李兴玉想到小家伙遭难的地方在巴斯沟,于是就说:“干脆叫它‘巴斯’吧,它以后出名了,也不会忘记我们的巴斯沟……”

硗碛藏族乡牧民张艮书、蓝卡兵两人从牧场回家时,在海拔2300多米的高山上发现了一只病重昏迷的大熊猫,于是便一个人留下看守,一个人冒雨赶了30公里的山路报告乡政府。乡政府一面让林业站派人向蜂桶寨保护区报告,一面组织抢救人员赶赴现场。县林业局接到报告后,也立即组织车辆人员连夜赶到。

保护区工作人员杨文富一看,知道这只熊猫病情十分严重,必须尽快抢救,便和藏民们一起将它抱进笼内,然后动员大家冒着大雨翻山越岭把它抬到公路边。为了抢时间,这天晚上抢救人员和藏族同胞们都没有休息,当第二天上午到达公路边时,全都筋疲力尽、浑身湿透。

县医院组成了救治组,由院长董芝尧亲自负责。经过会诊,这只口吐白沫、严重脱水的熊猫已患有急性肺炎和慢性肠胃炎,生命危在旦夕,于是决定采用过去从来没有采用过的穿刺静脉滴注法进行抢救。经过医生和护士们紧张的工作后,第二天晚上,熊猫便从昏迷中苏醒并开始进食了。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熊猫之乡”太多太多,实在无法一一列举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