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的观日峰,没有看到日出,但却看到了群山。极目望去,前后左右都簇拥着山,一层层一叠叠,有的是柔和的圆弧形,有的却突兀挺立,宛如利剑;有的绕着几缕淡淡的白云,有的在阳光下纤毫毕现。和青藏高原的雪峰、黄土高原的土峰不同,这里的山峰全都碧绿青翠。
沿着山梁,马头滩林业局的职工们1999年以来,又植了近两万亩树,这些树长得很好,以致源头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8%,这是没有水分的数字,如果加上灌木,应该是90%以上了。因此以后已经没有多少植树的地方,剩下的只是对森林的管护了。
观日峰旁边还有一小片原始冷杉林,胸径四五十公分,不很高,但枝桠伸得很长很长,每一棵树下都有一大片绿阴,仿佛一群墩笃的陕西汉子站在秦岭上,守卫着这大好河山。
我们终于到了嘉陵江源头东峪沟。和岷江一样,它也是由一条条细细的山泉、溪水汇合而成的。这些山泉和溪水,有的似乎从地下冒出,有的似乎从天而降,它们汇合后成为仅仅二三十公分宽的小溪,然后又活泼欢快地向山下流去,奔跑跳跃在黛绿的密林中,撞击在岩石上,珠玉飞溅中发出叮咚的声音,有时这叮咚的琴音又变成了雄壮的进行曲或轻捷的舞步……沿途接纳着大大小小的山泉和溪水后,终于变成了气势磅礴、波涛汹涌的大江。
源头的小溪边长着许多野草和灌木,溪水极清澈,捧一掬尝尝,竟微微带着甘甜。
由于资金严重不足,嘉陵江源头美丽的风景区一直没有好好开发。1993年以来便一直只有一间餐厅和二三十间木头房子,绝大部分地方还保存着古朴的原始风貌,山里还有金钱豹、野猪和狗熊等野生动物,更增加了这个风景区独特的魅力。
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嘉陵江源头区后,我到了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汉江发源地略阳县。这个素有“秦蜀襟带”之称的地方,境内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曾十分严重,水旱灾害频繁。20世纪60年代以来,采金、冶炼、火力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又使略阳成为陕西省的三大工业污染重灾县之一。
1989年国家将陕西省嘉陵江流域列入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略阳、镇巴、宁强三县为第一批治理重点。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略阳已经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积998平方公里,约占流失面积的60%,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略阳县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办法一是大规模进行坡改梯,二是大规模进行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
略阳县的57万亩耕地中,25度以下的坡耕地只有14.8万亩,其余42.2万亩都是25度以上的陡坡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在陡坡地上进行耕作,无疑会大大加剧水土流失。略阳对25度以下的缓坡地集中实施了坡改梯,并配套水利建设,建成一批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有条件的地方一律规划石坎梯田,没有条件的地方便修建土坎梯地实行杜仲、蚕桑等生物护埂。对42万多亩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则在确保农民人均1亩基本农田的基础上,逐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1999年到2001年已退
耕9.1万亩。
在退耕还林还草中,略阳的突出特点便是及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全县共种植了8万多亩经济、生态兼用林,包括杜仲1.2亿多株、蚕桑近5000万株、银杏350多万株、天麻100多万窝。杜仲的产量已经居全国第一(占陕西省的45%,全国的10%),年产值达2500万元,被国家绿委命名为“杜仲之乡”。
为了提高长治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农民增加收入,略阳还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
对杜仲,实验成功主干剥皮再生技术。过去,杜仲必须先砍树再剥皮入药,往往造成植株的死亡,现在实现了一次栽植,长期利用。这个技术受到了农民们的热烈欢迎,如今仅寒峰村150多户、800多人,便种植了杜仲150万株,几千亩杜仲连成一片,实现了规模效益。
对银杏,推行了早果丰产栽培技术。银杏素有“公孙树”之称,按传统的办法,种下后要40年左右才能结果,推行新技术后,一般3至5年便开始挂果,7至8年便丰产,10年以后便进入盛果期。
对桑树,大量进行嫁接改良,亩产桑叶达到了3000斤以上,全县每年养蚕1.5~1.6万张。
经济林已经为略阳农民每年人平增加了300多元收入,约占总收入三分之一。
当然,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略阳县也还面临不少问题。非法采金长期屡禁不止;非法开采铁矿和其它矿产也大量存在,仅县林业局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上半年便清理非法开采、占用林地的采矿点84家。“九五”期间,全县共关闭了53家规模小、污染重、资源消耗多和经济效益低的企业,并投入环境保护资金1.99亿元,但目前还有一些重要污染源没有得到治理。为了发展烤烟,也有少数人在继续砍伐森林。
“十五”期间,略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