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当今之世的许多中国人包括我,却有幸目睹了山的变化:它们从丰茂、从翠绿逐渐变得贫瘠、荒凉,又从贫瘠、荒凉中逐渐恢复着丰茂和翠绿……显示着人们在破坏大自然,被大自然惩罚后又在忏悔和补过,而人类社会也就在这种变化中缓慢地前进……
因此,我常常问自己,能目睹这一变化,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呢?
清晨醒来,窗外是悦耳的鸟鸣,不知道雨中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是怎样过夜的。
秦岭山中本来多雾,连续下了几天雨,更是雾气朦胧,让人如入幻境。雾,从重重叠叠的山峰中不断涌出,时而浓浓地遮住了山峰,让山峦潜影,苍松晃动,像一幅泼墨山水;时而又袅娜地飞走,只给碧峰翠岚披上一角淡淡的轻纱。
而山中的水,却是秦岭的灵魂。正如诗人所云:“嘉陵江源水清浅,秦岭夜雨山鸣泉。分水岭上望天地,黄河长江各一边。”
下了几天雨后,山中更处处都是流水的轰隆声,处处都是泉水和小溪。有的只是细细的涓涓清流,像一条或明或暗的银线,形成小小的、面盆大的水潭;有的却从森林和山石中突兀地奔腾而出,闯过大大小小的山石,激打出朵朵雪白的浪花……这些大大小小的溪流最后都汇入黄河与长江。
密林深处,绿阴遮天蔽日,藤蔓垂挂在溪水中。溪水湍急,逼仄处,两岸的树枝和藤蔓都纠缠在一起,有些阴森,但却更加幽奇。一路走去到处是古树老藤、奇石野花,还有银瀑飞溅,碧潭串珠,让人恍入仙境。
嘉陵江源头地区属于天台山国家森江公园,由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再加上人类破坏不十分严重,近年来又营造了更多林木,因此,尽管是雨季,大多数溪流还是明澈的,条条小溪都是一泓碧水,山上也没有发生坍方和泥石流。
虽然是雨中,但行走在山间的小道上,仍然闻到了山花和树林的清香,这清香并不浓烈,却沁人心脾,让人神清气爽,我几天来的旅途劳累和头疼竟被一扫而光。
对于秦岭,过去我只注意到它的雄伟却没有明白它的秀丽,这一次却让我饱餐了它的秀色。山上到处是云杉、冷杉、松树、栎树、桦树等各种针叶树和阔叶树组成的混交林,还簇拥着茂密的灌木和杂草,形成了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理想的、完整的植物群落。秦岭海拔从1400多米到2600来米,不同的海拔便生长着不同的植被,而不同的林木之间,又常常互相交叉,错落镶嵌,翠绿中常有娇媚的玉兰、杜鹃点缀。各种植物的绿固然各不相同,花和果实的颜色也常常相异,白色的、粉红的、黄色的野花,暗红的、金红的、翠绿的野果,乃至金黄或红色的叶片(红叶李),都让秦岭在雄伟中增添了许多秀丽。
据专家们考察,嘉陵江源头区有种子植物1000多种,哺乳动物120多种、两栖动物50多种,许多属于珍稀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由于雨水充沛,立地条件又好,秦岭上的树长得特别快,云杉上的枝叶往往几个月内就窜出了20多公分。所有的树叶在绿色中都透出了水灵,连松树、杉树那些窄窄的、尖尖的针叶也是水灵灵的,落叶松上坠满了可爱的松果,似乎也可以挤也水来。陪我上山的小岳随手摘了几个路边的野果递给我,扔在嘴里,满口清香,又酸又甜。山核桃、野樱桃全都果实累累,野樱桃已经红了。
完整的群落,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虽然一直在下雨,但是树林里厚厚的腐殖层和各种植物的根系却把雨水迅速吸收后流入地下,形成了地下水,因此森林里既没有水坑,也没有泥泞。
著名的“七女峰”一直隐藏在云雾之中,七个并列如亭亭少女的山峰有时露出一两处山顶,有时又完全隐没。只有黑龙潭水仍然保持着它的静谧和黛绿,虽然四周涛声訇然,树梢落下了无数飞泉,但除了水面上溅起了一些涟漪外,潭水仍然清澈透明。
小岳是陕西省林校毕业的中专生,瘦瘦的,极朴实。他告诉我,联合国在嘉陵江源头地区搞了个“UNDP”项目,研究实行天然林禁伐后对人民生活及地方财政产生的影响以及解决的措施。在考察生态问题的过程中,一路走来,我多次碰到了从北京乃至国外前来的专家们,不管四川盆地还是青藏高原,都有他们的足迹。看来,中国西部的生态环境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因为大家明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在山上住了两天后,好容易这天早晨8点多钟雨停了,灰黑色的云层慢慢变成了明亮的白云,露出了眼睛一样的蓝天……蓝天的面积越来越大,白云也飘动起来,阳光出现了,远山近谷都脱去了云雾织成的面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们要到东峪沟去寻找嘉陵江最初的源头。
一路上仍然到处是泉水,有的泉水冲到了路上,有的溪水漫出沟沿后形成了叠水和瀑布。海拔高一些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红桦和一种开着红花的树——有点像紫荆,我和小岳都说不出它的名字。一片碧绿的森林中,赤桦红色的树枝、树干和那不知名的红花都十分耀眼。
我们来到了海拔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