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传来几声恍惚的犬吠声。我来这里时正逢雨季,古城周围的山一直在吞云吐雾,晚上没有月光,院子里的鲜花被雨水洗去了香味,但我知道,白玉兰、桂花、米兰都在开花,海棠、石榴、三角梅也极灿烂。
静谧中,我问着自己,丽江的灵魂到底在哪里呢?是在雪山圣水孕育的泉水之中,还是在“小桥、流水、人家”人和大自然和谐的依存之中?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30多万人口中,三分之二以上属纳西族。纳西族的东巴文化遗产,不但是中华民族而且也是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直到今天,它还极大地影响着丽江人的思想和行为。
于是我采访了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馆长李锡。他向我介绍了纳西族的历史和东巴文化的特点。
我们纳西族的祖先原是青海河湟一带的氐羌人,秦汉时期长途迁徒来到玉龙雪山下面,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便再也没走,定居了。唐朝称纳西族为“磨些”,金沙江也因此被命名为“磨些江”,说明当时金沙江沿岸有大量纳西族的部落生活。
历史上,我们的民族长期处于战争之中,除中原王朝外,吐蕃、南诏等都在这一带逐鹿,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侵略者。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我们怎样生存?于是经过不断探索,构造出了自己历史与文化的主线,即对大自然寻求和谐相处,对别的民族文化主张兼收并蓄,对自己则不断加以完善。
在纳西族的传说中,大自然和我们是属于同父异母的兄弟。怎样对待大自然,也就成为如何对待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了。与此同时,又创造了一整套象形文字和一整套神话传说,把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强调人和自然只有和谐相处才能保证风调雨顺。这种理论是新的生态观念的萌芽。
对其他民族呢?在纳西族的《创世纪》神话中,藏族、白族和纳西族本是同胞的三兄弟,藏族是大哥,白族是弟弟,纳西族是老二。既是同胞兄弟,当然要和睦相处了。不但和睦相处,我们还吸收了兄弟民族的文化。唐文化传到丽江,加入纳西族自己的音乐后,变成了流传至今的“纳西古乐”;藏传佛教和汉族的道教都在丽江建立了许多寺院,白沙壁画中便有道教和藏传佛教的影响;古城的民居既受了汉族江南民居的启发,又吸收了白族民居的特点……
对自己呢?纳西族主张干干净净地来到人世,干干净净地回到祖先那儿去。人去世时,要在祭场上铺一卷三丈来长的“神路图”,神路图上有地狱、人间、天堂,灵魂要沿这条“神路”进入天堂,于是它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提醒我们为人做事不允许留下任何污迹。
东巴教是丽江纳西族的传统宗教,依“东巴”得名。“东巴”意思是“祭司”,您说得对,是一种民间的知识分子。东巴教已经不是原始宗教,而是从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的一种形式。东巴教有文字、有经书。东巴经又称东巴古籍的纸张是一种木本植物皮加工制成的,笔是自制的蘸水竹笔。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天文、地理、动植物、医药、军事、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等,可以说是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东巴教的信仰观念是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可以说,这既是宗教信仰,也是民俗。
玉龙雪山终年积雪,矗立在北边挡住了西伯亚刮来的寒风,它的冰川、雪水滋养着万物。玉龙雪山的冰川、雪水渗入地下后,在黑龙潭喷出了万股泉水,泉水汇合后流进城内分成中河、西河、东河三股水系,然后再分成若干小溪流进古城,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于是,纳西人称黑龙潭为“孰神”即“自然神”的家,它养育了整个纳西人,不能随便污染它、毁坏它。玉龙雪山下的北岳庙里供奉着“三朵神”,“三朵”是玉龙雪山的化身,是纳西族的本主神灵和最高保护神,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纳西人都要举行祭祀三朵神的庙会,祈求玉龙雪山永远白雪皑皑,永远用冰川、雪水养育生命,因为有水才有生命,有生命才有灵魂。大家说,玉龙雪山有16面,每一面都可以看见纳西人,于是我们每天早晚都要抬头注视玉龙雪山,在阴天下雨的日子,玉龙雪山被云雾遮盖看不见了,大家便觉得心里十分压抑。这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1986年8月,纳西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已经正式决定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定为民族传统节日,全县放假一天举行庆祝活动了。
引起全世界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东巴文化,是由东巴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等综合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东巴象形文字,它被称为目前全世界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这些文字很有意思。据说东巴始祖丁巴什罗造字时,“手握金鹿送来的竹笔,沐浴着蓝鸟带来的灵感,面对粗糙的树皮,用刚萌芽的智慧,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说到这里,李锡先生随手拿起笔来在纸上写出了几个象形文字。从这些文字里,我看到了日月山川和鸟兽虫鱼,于是再一次体会到了纳西人及东巴文化和大自然的密切联系。
龙潭潋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