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无师自通百姓经济学> 第35章 经济学中的博弈论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经济学中的博弈论 (2)(1 / 2)

在“智猪博弈”里,利用他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求利益的智者是最大的受益人,因为他不必付出什么劳动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关键在于如何让对手心甘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期望去行动。

在生活中,不管是“先发制人”还是“后发制人”,不过是一个策略的选择,而非根本的原则分歧。选择先发还是后发,在博弈论中,要先分析形势,按照风险最小、利益最大的原则,把风险留给对手,把获益机会把握在自己手中。

启示二:“智猪博弈”与激励机制设计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食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谁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不会很强。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对于游戏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

原来的“智猪博弈”模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搭便车”的合理性。但是对于社会而言,因为小猪未能参与竞争,小猪“搭便车”时的社会资源配置并不是最佳状态。为使资源最有效配置,规则的设计者其实是不愿看见有人“搭便车”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板也是如此。而能否完全杜绝“搭便车”现象,就要看游戏规则的核心指标设置得是否合适了。因此,对于制订各种经济管理的游戏规则的人,必须深谙“智猪博弈”指标改变中的道理。

比如,公司的激励制度设计,奖励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权,公司职员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成本高不说,员工的积极性并不一定很高。这相当于“智猪博弈”的增量方案。但是如果奖励力度不大,而且见者有份(不劳动的“小猪”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猪也不会有动力了——就像“智猪博弈”减量方案一所描述的情形。最好的激励机制设计就像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的办法,奖励并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针对个人(如业务按比例提成),既节约了成本(对公司而言),又消除了“搭便车”现象,能实现有效的激励。

在传统国企中,领导和员工不干活的大有人在,大量的“混混儿”已经成为国企裹足不前的绊脚石。很多大学生、研究生就业时首选国企,可是这些员工进入企业后往往尽力寻找机会,努力往上走,一些人走通了,一些人走不通就不走了。结果国企中存在大量的“人才睡眠”现象。其实主要就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只有给出合适的激励方案,员工才有压力和动力,才不会出现“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状况。

背叛还是合作?——囚徒困境

在经济学和管理学新近的发展中,博弈论最为引人注目。“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非常经典的一个案例。

“囚徒困境”的故事讲的是,甲、乙两个嫌疑犯合伙作案后被警方抓住,警方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认罪者将免罪即时获释,沉默者将重判监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互相“合作”),则因证据不足二人各判监半年。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互相“背叛”),则二人都要被判监5年。

那么,这两个囚犯该怎么办呢?是选择互相合作还是互相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共同沉默,因为这样他们俩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只判监禁半年。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择。如同博弈论的其他例证,“囚徒困境”假定每个参与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心另一参与者的利益。

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的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也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短。试想困境中两名囚徒会如何作出选择:若对方沉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