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无师自通百姓经济学> 第34章 经济学中的博弈论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章 经济学中的博弈论 (1)(1 / 2)

理解生活的工具——博弈

200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为博弈论研究专家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获得。1994年和199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分别由纳什、泽尔滕、海萨尼、莫里斯和维克瑞等博弈论专家分享。众多博弈论研究专家的频频获奖,凸现了博弈论在主流经济学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博弈论已被广泛地运用到现代经济学的各个分支,但如果你认为博弈论的应用领域仅限于此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博弈论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工作中,你在和上司博弈,也在和下属博弈,你也同样会跟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博弈;而要开展业务,你更是在和你的客户以及竞争对手博弈。在生活中,球赛或麻将的出招、股市的投资等,都可以用博弈论巧妙地解释,可以说,时时事事,莫不博弈。

博弈论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和全新的思想。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包罗·萨缪尔逊如是说:“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个有价值的人,你就必须对博弈论有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这样说,要想赢得生意,不可不学博弈论;要想赢得生活,同样不可不学博弈论。

“博弈论”的英语原文是Game Theory,直译过来就是游戏论、运动论或竞赛论。譬如在足球比赛中,双方都想在努力巩固防守的同时,积极进攻以置对方于“死地”。这种行为就是一种博弈。事实上,博弈论正是衍生于古老的游戏如象棋、扑克等。“弈”在汉语中是下棋的意思,下棋中的双方行为特征也如同足球比赛中双方的行为。二人对弈,若假设双方都精确地记得自己和对手的每一步棋且都是最“理性”的棋手。甲出子的时候,为了赢棋,得仔细考虑乙的想法;而乙出子时也得考虑甲的想法,所以甲还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乙当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

古语有云,世事如棋。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博弈论是研究棋手们“出棋”招数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换句话说,博弈论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策略的一门科学。

2002年度获奥斯卡大奖的影片《美丽心灵》中主角的原型,便是博弈论中纳什均衡的创立者──约翰·纳什。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酒吧里,4个男生正商量着如何去追求一位漂亮女生,当时还正在大学读书的纳什却在朦胧的“博弈论”思维逻辑引导下喃喃自语:“如果他们4个人全部去追求那漂亮女生,那她一定会摆足架子,谁也不睬。然后再去追其他女孩子,别人也不会接受,因为没人愿意当‘次品’。但如果他们先追其他女生,那么漂亮女生就会感到被孤立,这时再追她就会容易得多。”在纳什眼里,追求女生就是一场“博弈”,而“博弈”是要遵循一定规则的,是需要“博弈”策略的。

我们再从经济决策上来看博弈论。假如你是一个公司的老总,你在决定是否将自己的产品降价以及降价多少时,必须首先要考虑至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消费者会增加购买吗?大概会增加多少购买量呢?其他同种产品的厂家也会降价吗?等。你要是充满理性的话,一定会在对这些问题考虑的基础上来作出你的决策。所以说,“博弈论”主要是研究各相关行为主体决策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假定条件下,理性的行为主体如何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等问题的。在这里,决策均衡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意味着最佳决策或最佳决策的组合。因为只要决策是最佳的,相关的行为主体就不会去改变它,从而使它处于稳定、均衡的状态。简而言之,博弈论就是分析博弈行为和博弈决策的一门科学。

人们常提到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实是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动态博弈的一种描述。面对上边的政策,下边寻求对策是正常的、必然的。从博弈论的角度讲,上边的政策制定必须在考虑到下边可能会有的对策的基础上进行,否则,政策就不会是科学、合理的。

一位先哲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只做两件事情:等待和决策。事实上,人的生命就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因为等待本身就是决策的一种。且与等待相比,决策因其后果严重、过程复杂且无法逃避而更需要人的智慧和理性。此时,我们就处于一种博弈状态。审时度势,在各种复杂的博弈状态下做出最合理的决策,无疑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博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在博弈,无人不会博弈,但博弈有胜负,策略有高低。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通过探讨,做出更佳的抉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博弈论不仅是一套学问,也是我们理解生活的工具。用萨缪尔森的话说,了解博弈论,将改变你一生的思维方式。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博弈是一种常态。

行动还是等待?——智猪博弈

在博弈论(Game Theory)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