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无师自通百姓经济学> 第23章 让经济学帮你加薪——职场经济学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 让经济学帮你加薪——职场经济学 (2)(1 / 2)

当然,现实人生不能仅用这些数字来衡量。生活中,高中、大学辍学却发了大财的成功人士也有许多,如中国80后的李想、韩寒,美国的比尔·盖茨等。但我们在此所讲的选择和机会成本是指它们的一般性定义,是对一般人而言的普遍规律。

接受教育和培训更多的人获得更高的薪酬是很自然、很合理的事情。

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讲,他们对于那些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更多更优质商品的员工,往往愿意支付更高的工资和薪酬。而学历更高、接受培训更多的人已经花费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确实会更专业,应当享受更高收入的回报。

员工能够通过提高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人力资本的价值提高自身劳动生产率,这样收入是会随之上涨的。有工作经验的人想必都有此经历。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掌握技能)之前和之后所生产的商品,所提供服务的品质往往有明显差别。于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就职于公司会计部门的上班族,在下班后还参加会计培训考取注册会计师证书,一些俱乐部的健身教练也多在家里备置训练器材。这是因为他们认识到需要经常训练自己以提高专业品质的重要性。

员工要提高自己人力资本的品质,除接受教育和培训外,还能借助工具和机械等物质资本来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如美发师在剪刀等工作用具上从来不会吝啬,而司机在车辆的维护和升级上永远都不遗余力。

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技能的人往往更容易陷入贫困。那么对于员工而言,技能的提高意味着自身价值的提升,收入也会随之上涨。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若想维持目前收入,或者增加收入,都有必要继续接受教育和职业培训,为自己充电。

冷门热门,如何选择?

通常,人们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时代的各种选择,如学校、专业等。一技之长,立身之本,指的就是专业选择。如今看来,专业选择不仅是选择未来从事的行业,更是选择未来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攸关发展前景、职业方向、兴趣爱好的选择。专业选择成为人生规划的第一步。

然而就业市场波诡云谲、变化万端,前几年的热门专业现在很可能成了鸡肋,这可苦了毕业生——特别是非名校的毕业生。李刚即将毕业,学的正是时下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他参加了几次“IT\/电子\/机械专场招聘会”,投递了几十份简历并经历了多次面试,结果却很不理想。与他同专业的学友也是同样的情况。很多其他专业的同学疑惑不解:计算机不是热门专业吗?为什么会求职难呢?

事实上,虽然这两年IT行业看上去是个大热门,但是已经有很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难以找到饭碗了,因为当前人才市场上缺少的是高级IT人才,并不缺乏一般的计算机人才。另外,前些年计算机人才走俏,各个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家长学生也一窝蜂地选报这个专业,据教育部门统计,目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量已占全国所有理工科学生总数的1\/3,庞大的毕业生数量使得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尽管IBM、微软、百度、腾讯这些IT企业几乎每年都到高校去招聘,但他们主选清华、北大、人大等名校,李刚在读的普通高校难入他们的法眼,因此这个公认的热门出现“不热”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法学、医学这些过去公认的传统热门也排在后面,就业率分别只有37.85%和31.01%。法学专业甚至连续多年在一类学科中排名倒数了,连续多年的招生热门的法律专业已成了公认的就业困难户。以中国政法大学2006级法学专业毕业生为例,毕业后从事本行的只有13%;北京交通大学2006级法学专业104名毕业生中,只有3人从事政法工作。而当年他们考进法律专业去的时候分数要求相对来说很高的。

与之相对,某些所谓的冷门专业并没有限制毕业生的出路。近两年曾经被认为供需较小的传统冷门专业——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找到了工作。根据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发布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一些冷门专业占据了就业率前几名。其中,农学专业以78.38%的就业率高居榜首,哲学和历史学专业就业率也分别达到了40.35%和51.85%。

丁衣负责中华英才网校园招聘4年,期间他并没有感受到所谓热门专业学生在就业时的优势。“热门和冷门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热门专业虽然企业需求量大,但学生多,竞争很激烈;再冷僻的专业,社会上也会有对应职位和需求,加上学生人数少,所以就业也没有预想的那么困难。”

2006年,国家人事部曾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按照需求数量多少,排在前十位的专业分别是:机械设计与制造类,计算机、信息与电子类,市场营销、管理类,建筑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英语,医疗卫生,财会。但需求只是需求,由于没有和各专业毕业生人数结合起来进行对比,这个排名并不能切实反映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