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无师自通百姓经济学> 第3章 老百姓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老百姓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1)(1 / 3)

“经济人假设”——经济学的基石

所有的科学,都有自己的假设。不同的假设,是区分不同学科的重要标志。比如牛顿力学,就假设时空是绝对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假设光速是不变的。这些理论都是科学,然而它们仅仅在假设下才成立,超出了这个假设,就是谬误了。比如牛顿力学在爱因斯坦的时空观下就是错误的。

假设是研究、认识复杂世界的需要。只有在一些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分析,忽略掉一些不相干的东西,关注要研究的因素本身,才有助于迅速认清事情的本质。如果不做假设,同时考虑所有情况,很难取得进展。

举个通俗的例子:地图就是对城市的一种假设。假如你要去美国旅游,但对美国又不熟悉,为了全面地了解美国,你可以找一张美国航天局制作的卫星地图,它虽然完整地记录了美国的山山水水乃至一草一木,但对于普通人而言,由于它信息太全面了,看了后反而一无所获。于是你又找来一张美国旅游局制作的旅游地图,这是一张经过大量删减的地图,它不再详细地记载一草一木,而只是记载了重要的山脉、河流、城市、街道等有限信息,但正是这张有限信息的地图却能帮你了解美国。这里的旅游地图是经过抽象和简化了的地图,而其比例尺起到了一个抽象和简化的作用,这正说明了我们生活中为什么不采用比例尺为1:1的地图。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的假设不止一个,但是最根本的只有一个,这就是“经济人假设”,也叫“理性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认为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它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之一,和“资源稀缺”假设一起构成经济学分析的理论起点。

“经济人假设”的意思是说,每个人,当然这个人不仅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厂商,都是在给定约束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因为资源稀缺,所以人是受到资源稀缺约束的,比如收入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价格的限制等。人们只能在这个约束下追求利益极大化。

整个经济学大厦就是建立在这个假设基础上的。如果否认这个假设,就等于取消了经济学本身。

“经济人假设”源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亚当·斯密是近代经济学的创始人,1776年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正式诞生。在这部伟大的著作中,亚当·斯密描述了后来广为人知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每个人都不知道如何增进他人的利益,甚至也不知道他人的利益为何物。每个人仅仅知道自己的利益,仅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行事。但是,当他这么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使他在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中,去实现他人的或者公众的利益,虽然这不是他的本意。更令人惊异的是每个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行事,要比他从他人利益出发去做事,结果对他人更好。也就是说如果你真想对别人好,只要对自己好就可以了。套用一句广告语,爱自己等于爱别人!

这是石破天惊的。为什么世界居然是这样?!因为当人们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做事的时候,竞争的压力使得他必须对别人好,这就是市场的力量,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市场的本质是个人的,是个人在自利心理的诱导下的选择行为。在主观上,是利己的;但是在客观上,却必然利他。

之后,西尼尔定量地确立了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公理,约翰·穆勒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经济人假设”,最后帕累托将“经济人”这个专有名词引入经济学。

崇尚自由,崇尚个人的利益、理性和自由,是人类的巨大进步和解放。以此为背景提出的“经济人假设”以及市场经济原理,共同构建了经济学的大厦,推动社会的进步和财富的积累。

“经济人假设”一定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不能离开市场经济抽象地谈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如果你不承认“经济人假设”,就无法面对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承认这一点,就有可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当然,任何关于人的假设都不是全面的。“经济人假设”的实质就是对“人”进行抽象,是指为了经济学分析、解释、推导的需要。对微观的人的特点进行抽象并根据这种抽象分析其决策和行为。通过抽象可以避免陷入对“人性”本身无休止的争论,以更有效地讨论相关的经济学主题。

经济学的方法需要假设,但不意味着经济学只会停留在假设上。实际上人类并不是纯粹的“经济动物”,我们还应该从每个人的现实存在和他与环境的关系上去理解、解释人的经济行为。一定的假设只不过是为了得到最终结论的手段,经济学理论的进展往往是在不断放松假设条件并步步逼近真实的过程中取得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们认识问题总是先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正如你需要借助旅游地图的引导,但不会受地图的束缚,最终你完全真实地进入胜景饱览山川草木之美。

自由市场不是万能的——看不见的手

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考察市场因子。市场是经济活动生存的空间,是经济活动价值实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