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绪化行为常常让家长们感觉挠头:这孩子太难管了,遇点事儿就闹腾起来,虽然年纪小但也不能这么由着他来吧!是的,无论是五六岁的孩子,还是十来岁的孩子,他们都明白些了事理,有时候明知自己不应该情绪化闹脾气,但还是控制不了自己。这说明家长需要对孩子加强情绪方面的教育了。
细节31:孩子过度焦虑怎么办?
12岁的女孩小齐是家中的独生女,从小家里人就对她寄予厚望,爸爸妈妈卖力工作,为的是给她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让她上重点高中,将来出国留学。平时在家,为了确保她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集中精力学习,爸妈将一切生活琐事都替她办好了,对她的所有要求,爸妈无不竭尽全力去满足。
上小学后,小齐不负众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除此之外,她甚少参加其他课外活动,课余时间里她也总是抓紧时间学习,一点都不放松,生怕考试退步了被爸妈和老师责罚。快要升初中的那一年,小齐每个周末都要上补习班,一周七天,她至多有半天空闲时间。而这半天里,她有时还要研究在课堂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
然而,这样紧锣密鼓地做升学准备,结果却是小齐并没有将所学知识真正消化理解,过于繁重的学习任务将她压得喘不过气来。从那时起,她开始出现焦虑急躁、无故紧张的状况,而且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但那时,爸爸妈妈都以为,孩子在考试之前出现这种焦虑情绪是正常的,等考完试就没事了。
后来的一段时间,小齐虽然时常紧张、焦虑,但她仍坚持认真学习。最后,当她拿到初中入学考试的成绩单,发现还没有平时测验时考得好,名次也落后了,她突然眼前一黑,晕倒在地。
幸好考完试就放假了,小凡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可后来上了初中,不知是适应不了新的环境还是学习负担加重的原因,小凡仍时不时会感到头晕,经常紧张不安,做事无法集中注意力。有时特别焦虑的时候,她会捏着拳头使劲敲自己的头,甚至会用头撞墙。爸妈走过去安慰她,阻止她做出这些不良行为,她可能会大发脾气,大吵大闹。
焦虑指的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导致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进而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甚至带有恐惧害怕的情绪状态。
小孩子出现过度焦虑情形,往往是在他上学以后,常常表现为遇事退缩或过度顺从,或容易发脾气、担心害怕,并且拒绝入学,经常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般而言,当孩子在遇到挫折或面临抉择时,暂时出现一些焦虑情绪,这对他的身心发育和正常的学习、生活不会产生太多不良影响。但若孩子长期出现过度焦虑行为,这对其健康心理、优秀人格的形成会非常不利。所以,平时生活中,家长应时刻注意孩子的情绪、行为变化情况,千万不能让他长时间处于焦虑不安、恐惧害怕的状态中。
那么,家长到底该如何矫正孩子的过度焦虑行为呢?
1.帮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孩子小时候很少离开家庭,生活的环境比较单一,对外界环境没有相应的适应能力,所以在刚开始上幼儿园,或在学段过渡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过度焦虑情绪,并表现出急躁易怒、哭闹不止等不良行为。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不能批评教育孩子甚至恐吓他,而是要帮他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比如,在孩子哭闹时给予安慰,告诉他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会陪他一起玩,爸妈一下班就会来接他,在孩子上学前为他准备他喜爱的新书包、新文具等。在送孩子到学校后,家长还可有意与其他家长交谈,引导自己的孩子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沟通。
2.帮孩子减轻学习负担,对他的要求不宜过高
孩子焦虑不安的情绪往往是由学习负担太重、自己难以达成目标等引起的。因此,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注意帮他减轻负担,不要给他布置太多学习任务,要保证他有足够的睡眠和娱乐时间,另外还要经常鼓励他,增加他的自信心,让他用乐观的心态对待学习、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例如,家长应重视孩子的兴趣所在,不能为了考第一名、上重点中学等而逼孩子不顾一切去学习,这样孩子只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相反,如果家长在周末的时候多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玩,或让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那就能很好地缓解其身心疲乏,减少焦虑情绪的出现,这对他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
细节32:孩子愤世嫉俗怎么办?
11岁的男孩小飞智商很高,从小学习成绩比较优异,如今已经上初中了,成绩依然维持在优秀水平。
小飞以前是个积极向上、性情较温和的孩子,爸爸妈妈都很疼他。可最近,他的行为有些古怪,态度变得消极起来。从他写的作文、平时与别人的对话里,爸爸发现他的内心有点阴暗,有些愤世嫉俗,似乎总是把周围的一切想得很不堪,说班主任偏心,对某些学生特别好而不喜欢他,说某个成绩好的学生背地里搞小动作算什么\"优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