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改变孩子一生的100个行为细节> 第10章 改变孩子不良性格行为的12种方式(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 改变孩子不良性格行为的12种方式(3)(2 / 3)

1991年,一个名叫坎贝尔的女子徒步穿越非洲,人们都十分惊叹于她的壮举。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人相信一个女子能独自完成这般令人难以想象的活动。

在非洲的森林中,在漫无边际的沙漠里,坎贝尔面临的困难、所受的煎熬,也都是人们意想不到的。但每一次,她都暗自激励自己:\"我能,我一定可以成功!\"终于,在强大的意志力支撑下,在不断的自我激励后,她成功战胜了自己。

平时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如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让孩子不断暗示自己\"我可以做到\"、\"坚持就是胜利\"等。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消除不良情绪,还能增强他的自信心,促使他调动全身心的各种潜能,帮自己更快走出困境。

3.对孩子的目标有一个适当的时间限制

很多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在起初确定目标时能努力奋斗,但时间一长就没有任何斗志了。对此,家长应该让孩子产生一定的紧迫感,让他对目标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并懂得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

具体来说,家长可以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自己的目标计划,并在他做某一件事之前限定合适的时间,比如让孩子打扫屋子之前,要告诉他将屋子打扫干净的标准,有多少时间可供利用等。这样,孩子在做事时会有紧迫感,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任务,他就会不断自我激励,以发挥自身最大潜能。

细节27:教孩子犯错后自省

在《论语》中,曾子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言,意思是人应该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并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他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正的过程。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关键是他必须时刻自省,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在第一时间里改正。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小时候也是个调皮的男孩,他也是在不断犯错和不断改正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列宁小时候,一次妈妈带他去亲戚家做客,他不小心打碎了一只花瓶。当时,亲戚问是谁打碎了花瓶,列宁因害怕受长辈责罚而没有承认,但妈妈知道花瓶就是他打碎的,因为在自己家是他也做过不少这样的事情。

但猜到事情真相的妈妈并没有立即揭穿列宁,也没有继续盘问他,而是装出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带列宁回了家,并且之后几天都没再提此事。可妈妈每天并没有闲着,一有时间她就会给列宁讲些关于诚信、勇于改错的美德故事,目的是让列宁反省自己并主动认错。

终于,一个星期后,列宁低着头,带着羞愧的表情对妈妈说:\"妈妈,对不起,上次是我打碎了花瓶,我不应该说谎的。\"

听了列宁的话,妈妈非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道:\"孩子,你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主动承认错误,这就很了不起了。不过,你打碎的是姑姑家的花瓶,给她写封信道歉好吗?你能主动认错,姑姑一定会原谅的!\"

列宁点了点头,之后立即开始写信。而从那以后,他也养成了时常反省自己并及时改错的好习惯,也正是因为具备这样可贵的品质,他才在长大后获得了人民的极大支持。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千百年前,人们就在不断强调自我反省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时至今日,行走在人生旅途上的每一个孩子,都很容易因受自身学识、阅历、性格等因素的影响而陷入某些错误或危局中,给自己带来许多不良后果。但这些不良后果并不是完全无法避免的,如果孩子学会自省,每天反省自己的得失并认真分析如何避免失误,那他也会不断朝完美的人生迈进。

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时常教育孩子反省自己,以及时发现自己言行中的不足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而让孩子学会自省,家长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对孩子的错误不能横加指责或当众批评

当孩子犯错时,很多家长都会生气地斥责甚至当众批评、打骂孩子,目的是用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让孩子\"长记性\"。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很不科学的,原因在于:每个孩子都更希望获得来自家长的鼓励与赞扬,而不是批评和责骂,家长一味责骂孩子,只会引起他的反感;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过多的批评、斥责声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并让他与家长之间产生隔阂,进而更不愿意自觉地反省、改错。

2.孩子犯错后,通过灌输正面道德情感唤起他的愧疚感

有时孩子犯错后并不会立即反省自己、承认错误,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能马上揭穿并批评孩子,而是应该想办法唤起孩子的羞愧感、内疚感,进而让他主动反省自己并承认错误。

具体来说,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通过灌输一些正直、诚信、善良、勇于承担等的正面道德情感,塑造其美好的心灵,促使他自我反省。正如上述故事中列宁的妈妈那样,在讲述了许多有关诚信、勇于改错的美德故事后,列宁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感到羞愧,很快就主动认错并改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