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蒋介石把反共看得高于一切,军援物资也可能被囤积起来对付中共,因此对反攻缅甸的计划产生了动摇。
然而中国仍是美国B—29型远程轰炸机的有效基地,中国战场仍然消耗着日军的主力,为了最后战胜日本,没有中国军民的抗战是无法想象的。而且,罗斯福还有更长远的想法:中国战后应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这个东方大国首先要站在美国一边,以填补日本留下的真空,并成为抵御苏联的广阔的空间地带。“在同俄国的任何严重的政策冲突中”,国民党中国将“站在我们这一边”。
基于以上考虑,尽管丘吉尔直到开罗会议结束时还一直坚持在缅甸作战英国不承担任何义务,可罗斯福还是一再保证,英美将在南缅出动海空配合中国作战,援华物资也尽量供应。同时,要求重庆政府与苏联友好,国共两党要联合,以增强中国的抗战能力。
3.解决战后问题
23日下午7时,一辆悬挂着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的黑色大轿车驶至罗斯福门前,蒋介石和宋美龄走出汽车,来赴罗斯福的晚宴。双方进行了私下会谈,一直到深夜才结束。在座的只有罗斯福、霍普金斯及蒋介石夫妇4人。双方会谈的内容非常广泛,战后问题是交谈的主题:
一是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一致同意,“日本攫取中国之土地应归还中国”,包括东北四省、台湾及澎湖列岛。对琉球群岛,蒋介石夫妇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目的是可使美国安心,以免将来发生争议时处于孤立地位。对于香港,罗斯福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然后即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的自由港”。蒋介石夫妇深以为然,希望美国从中疏通,使中国至少能收回九龙,但遭到丘吉尔的断然拒绝。关于太平洋上日本所强占的岛屿,双方认为应永久予以剥夺。
二是关于对日本的处置。罗斯福指出,美国内舆论要求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废除日本天皇制。蒋介石答:“这个问题,我认为除了日本军阀必须铲除,不能再让其起来预闻日本政治外,至于他国体如何,最好待日本新进的觉悟分子自己来解决……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国民自由的意志,去选择他们自己政府的形式。”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罗斯福希望以中国为主,以减轻美国对远东的负担。蒋介石认为应由美国主持,中国可以派兵协助,究竟如何处理,可视将来情况再定。蒋介石还提出战争赔偿问题,战后日本在华的公私产业应完全由中国政府接收。罗斯福表示赞成,允许日本以实物作为赔偿。
三是关于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罗斯福希望在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蒋介石欣然应允。
四是关于中美合作。罗斯福提出,为维护太平洋和平,战后美国应在太平洋各基地保持足够的军队,中美双方应做出安排以便互相支援。蒋介石非常欢迎美方这一提议,要求美国帮助装备中国的陆海空军,并提出将旅顺作为中美双方共同的基地。他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针对中共与苏联的,对此,罗斯福并未做出承诺。关于经济合作,蒋介石提出战后中国重建经济任务艰巨,迫切需要美国提供贷款形式的财政援助及各种类型的技术援助。罗斯福表示对此将作周密而切实的考虑,实际上美国是要以“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即全面开放中国市场为条件,这一点在1946年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谈判中暴露无遗。事实上,蒋介石所得到的仅是一句空洞的保证。
五是关于中国周边国家朝鲜、印度支那和泰国的独立问题。蒋介石从人中国长期受外国压迫的民族主义立场出发,提议让这些国家取得独立。对于朝鲜,蒋介石支持流亡在中国的李承晚临时政府,但美国认为这种海外组织与其国内人民联系极少,不便予以支持,还要考虑到苏联的态度,因此罗斯福只同意朝鲜独立的原则,对支持临时政府未明确表态。其后,丘吉尔采取了同样态度。苏联在后来的德黑兰会议上也同意支持朝鲜独立,然而由谁来组成独立后的朝鲜政府问题上,各国的目标并不一致。在越南问题上,蒋介石积极扶植越南革命同盟,支持越南国民党的“亲华、反法、抗日”运动,鼓吹越南独立,但对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却不予以支持。后在英法的坚决反对下,蒋介石不再提出让越南独立,而是国际托管,由中美两国尽力帮助越南在战后独立。具体做法是,由中、美、苏、法、菲律宾各派1人,另选越南两人,成立托管机构,训练越南人建立自治政府。罗斯福表示认可。
另外,蒋介石夫妇与罗斯福还谈到了中国国内问题,尤其是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问题。蒋介石一再辩称中共并非仅仅是内政问题,是苏联“赤化中国”的工具,他们勾画了一幅共产国际利用亚洲共产党“赤化”亚洲的可怕前景,建议美国从各方面防止共产主义在远东的蔓延。他们表示,中国可以向苏联做出某些让步,包括大连成为国际托管下的自由港,向苏联开放,但要求苏联必须支持中国国民政府,不支持中共。罗斯福则要求蒋介石以政治疗法解决中共问题,在战争尚在继续进行的时候与延安方面握手,组织一个联合政府。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