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蒋介石大传(上册)> 第60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章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1)(2 / 3)

卢沟桥挑衅矣!彼将乘我准备未完之时使我屈服乎?或故与宋哲元为难,使华北独立乎?倭已挑战,决心应战,此其时乎!

当时,恰逢中日之间外交交涉停顿之际,且是在日军反复举行挑衅性大演习之后的交战,所以日本对于全中国开始其正规军事侵略,已有极大的可能性。

2.准备应战

蒋介石不敢有丝毫大意,在当天立即致电宋哲元,指示如下:“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这次,蒋介石已经准备应战了。

7月初的重庆,戒备森严。川康整军会议由军政部长何应钦主持在这里召开,矛头主要是指向刘湘等当地军阀。正当刘湘为蒋介石裁减其嫡系部队大伤脑筋时,传来蒋介石的一封加急电报,着何应钦速返南京。

要应战,军事中枢不可不立。蒋介石指示何应钦联合军委会参谋总长、训练总监、军事参谋院院长、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及有关军事机关长官,组成军事统帅部会议,决定应对策略。

与此同时,蒋介石急电也雪花般地飞到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孙连仲、四十军军长庞炳勋、八十五师师长高桂滋的指挥部,命令他们亲率部队火速向石家庄集中。蒋介石再次电示宋哲元:“从速构筑预定之国防工事”,强调“守土应具决死决战与积极准备之精神”,即使谈判,也“务期不丧丝毫主权为原则”。

当时宋哲元正在山东老家乐陵省亲,华北防务由他的部将张自忠负责。二十九军将士在当时已经奋起反击日军人侵,日军也在考虑扩大事态,但宋哲元显然对卢沟桥事变的性质和全国的抗日热情估计不足,没有及时对平津防务进行调整,而把大部精力用于与敌谈判周旋,以期“和平”解决上。

战端已开,人们所以还会有讲和的想法,是因为事变之初北平的形势还不够明朗。自7日夜起,双方在卢沟桥和宛平城地区多次冲突。意想不到的是9日又告停火,甚至商妥同时退兵,日军退回丰台,宛平县城交中方保安队填防。不过,日军回撤后,次日再度向卢沟桥推进,二十九路军也不得不再派兵阻挡,双方重新交火。此后接连几天,双方一直打打停停。

但是,和平的幻想很快就被不断传来的密报粉碎,日方大批援军正从关外和天津方向源源开来,仅关东军一周时间就调来了一个师团的兵力,日本国内和朝鲜另有五六个师团的兵力正在增调中。特务系统收集的情报纷纷传至南京,蒋介石等人非常明白,日本当局肯定有更大的企图,至少,日军这次不拿下冀察平津地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13日,当日本发表出兵华北的声明后,蒋介石即致电宋哲元说:“中央已决心运用全力抗战,宁为玉碎,毋为瓦全,以保持我国家之人格。”

同时也对宋哲元指出:“此次胜败全在兄与中央共同一致,无论和战,万勿单独进行,不稍与敌方以各个击破之隙,则最后胜算必为我方所操。请兄坚持到底,处处固守,时时严防,毫无退让余地。今日对倭之道唯在团结内部,激励军心,绝对与中央一致,勿受敌欺则胜矣。”

既然中央已经初步表明了“应战”的决心,国民党与国民政府的各个部门开始行动起来,不管是和还是战,做好最坏的打算都是应该的。

从7月11日起,军事统帅部开始具体部署应战行动。战争并不仅仅取决于热情,仓促应战又谈何容易。根据各部门的报告,这时南京国民政府只储存有可供20个师作战用3个月的弹药;可供50万人、10万匹马用1个月的粮秣;各要塞的大炮尚未全部安装就绪,虽有200架飞机可以用于一线作战,但相当部分性能较差,备件不足,且北方无论燃料、炸弹还是机场,均少准备。不过,在最初两天的会议上,军事准备上的这些欠缺似乎没有过多地影响到与会军事人员们的“应战”决心。

根据统帅部的决定,南京国民政府很快发布了军队总动员令和军事征用令。全国军队统一配置,分别调集陕、豫、鄂、皖、苏各省有关部队,向陇海、平汉路沿线集结,并征用平汉、陇海和滓浦三条铁路线上的列车。同时明确要求宋哲元:不可放弃卢沟桥及宛平城;即使需要谈判以求缓后也须作抗战之准备;如二十九军需要弹药和物资,中央可以源源补充。为此,统帅部特别派专人乘飞机将卢沟桥工事图送往前方,并提出要在石家庄设置行营,在保定设置前线总指挥部,做大战的准备。

南京方面紧锣密鼓的筹划应变方略的同时,日本方面也没有闲着。7月11日上午,东京。五相会议正在日本政府大楼内进行,研究卢沟桥事件的善后。经过激烈的讨论,终于作出了出兵华北的决定。傍晚,经过天皇的批准,日本政府在军部的支持和推动下,正式发表《派兵华北的声明》。随后,军部开始大规模地向华北调动军队。日本政府和军部携起手来,准备将华北的紧张局面扩大成为全面的侵华战争。

关于日本政府态度和日军动向的情报,雪花般飞向南京。日本方面夺取华北的意图已明,既然南京方面并不想使华北变成“满洲第二”,那么战争已是不可避免。随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