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
蒋介石的军事才能在大埔之战中,初露锋芒,倒使陈炯明对其另眼相看,觉得蒋有可用之处,他在致蒋函中称:“粤军可百败而不可无兄之一人”,对蒋着实夸赞一番。
但是,蒋介石在粤军任职一些时日之后,对陈炯明及其手下将领的主要想法和消极情绪是有所察觉的。陈炯明一心一意要使他的军队纯洁化,以迎合他的“广东人的广东”的口号,以谋驱逐当时盘踞在那里的旧军阀陆荣廷,陆是广西人。
在同陈炯明的交往中,蒋介石也感到陈对孙中山不敬,并多有诋毁。早在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炯明失去广州地盘和军队流亡南洋,后悔自己之轻举,就对孙中山有过多次诋毁,指责孙“沉迷于革命,不足以言救国也”。陈炯明的部下对孙中山也不尊重,呼之为孙大炮。更要命的是,陈炯明及其部下对蒋介石也是心怀叵测。蒋介石对这支部队厌恶至极,因此尽管在陈致函后,邓铿也派人强留。但蒋去意已决,乃赶赴香港,与廖仲恺、朱执信、居正等人相会,18日,回到上海,从事交易所事宜。
蒋介石回到上海后,连续接到陈炯明促请其返回前线的信函,态度倒也真诚,言辞也甚为真切。陈炯明也知道蒋介石离开粤军的最大原因,就是受人排挤,无生存空间。如果能让蒋训练和统率一支自己的军队,则会改变蒋的想法。因此,他在8月31日给蒋介石的一封信中,开出了一张让蒋统一中坚军队的空头支票,为蒋画饼充饥,却让蒋怦然心动。邓铿也有信函致蒋,敦促蒋介石回军任事。更关键的是,自8月初,粤军反攻,节节取胜,福建战局出现了于粤军有利的形势,8月31日,攻克漳州,逼近厦门。
在此情形下,蒋介石于9月18日到达设在漳州的司令部,与陈炯明再度聚首,检阅各方报告,调查战况,计划进攻方案,起草命令,等等,很快被陈炯明提升为第二支队司令官,拔梁鸿楷、丘耀西二统领所属官兵千人编入麾下,司令部设于长泰。
蒋介石受命后,于10月20日举行誓师典礼,称:“伏魔而今而后,战必胜,攻必克,统一中华,平定全亚,威震寰瀛,光耀两极,实成革命伟大之盛,皆自神灵所赐也。”祭文语气磅礴,豪气冲天,可见他雄心勃勃,志向高远。此时正值许崇智率部图谋攻取福州,蒋介石于11月19日率二支队从长泰出发,26日,抵达仙游与许相会。
许、蒋会面之后,配合默契,前后呼应,左右夹击,势如破竹,前进至永泰城附近之高地,据险扼守。12月8日,蒋介石率部攻进永泰城。
此时,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举行和平谈判,停战令在12月中旬生效。此前福建督军李厚基因抵抗不住粤军进攻,一面准备乘船逃遁,一面使用缓兵之计,向陈炯明求和,因此陈下令停攻待命。但李厚基并不切实履行停战协定,于15日纠集步兵五千人并炮兵一营进攻永泰县城。
蒋介石因停战令而放松警惕,被对方打了个措手不及,其部下纷纷逃散,蒋介石只身冲出重围,保住了性命。永泰脱险后,蒋介石请假两个月,自漳州回到上海,又做起股票生意。后来,蒋介石痛言失败的原因:带病作战不能侦察;过信停战条约;士兵入城抢掠,见敌即溃;梁统领迷于酒色,不听指挥;防线设置错误等。
蒋介石通过此次战役,才真正认识到训练和驾驭一支忠诚于自己的军队的重要性。因为陈炯明手下将领关键时刻不听调动,导致军事失败,使蒋增加了对陈的怀疑和厌恶。尽管永泰失败之后,陈炯明立即表示“非关吾兄(蒋介石)处置不当”,恳请蒋继续留在漳州司令部协助陈炯明。但蒋介石情绪低落,心有疑忌,遂于1919年3月5日因母病请假返回上海。
5月初,蒋介石再回长泰第二支队复职。复职后便在厦门鼓浪屿租赁房舍,以安置家眷和拟订粤军改革计划为由,离开漳州粤军总司令部。其实他此时有两种考虑:一是坐观粤军内部派系冲突;二是蒋介石在上海交易所坐贾赢利,鼓浪屿风景宜人,与姚冶诚欢度时光,刚好游山玩水,欣赏风景,美哉意哉。
2.往返徜徉
1919年9月底,蒋介石离开鼓浪屿赴上海。在上海拜见孙中山之际,谦虚地说道自己才疏浅学,表明有出国留学继续深造之意,孙中山当时应允下来。10月25日,蒋奉孙中山之命携其亲笔信,启程赴日,探问中山故友犬冢胜太郎病况。
10月28日,蒋介石抵达日本神户,后又去了东京。在与旧友会谈叙旧之后,下午代表孙中山探望犬冢胜太郎,除了转达孙中山的问候之外,蒋介石还与犬冢纵说国内概况,大发感叹。此后数日,蒋要么拜访故友,要么观光旅游,借景抒怀,要么俯瞰国事,有感而发,奋笔疾书。
但因为国内形势需要,11月19日,蒋介石返抵上海。12月5日,陈炯明派专人携亲笔信来沪,敦请蒋介石回福建复职,信中说:“极盼吾兄来漳匡助。”但蒋介石对这份邀请反应冷淡。他执意留在上海,因为孙中山也在上海,蒋介石想利用此次机会与孙中山单独相处,加深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