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扣留了蒋介石。消息传到溪口时,蒋介卿正在武山庙吃酒看戏,他本来患有高血压,闻讯后惊骇过度,中风跌倒,不省人事,抬回家后一病不起。蒋介石返回南京时,他已病危,其女华秀打电报向蒋介石陈述病况,蒋复电说:“昨日接到华秀电,长兄有病,在家静养,派人送参。”次日,果然送来人参10枝,可是蒋介卿已病入膏肓,无法挽救。12月27日,不治身亡。
蒋介卿死后,当时并没有安葬,只是草草作了处置。因蒋介石在西安事变时腰部受伤,需要休养,直到1937年4月22日,才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国民党中央的一些显要人物,如林森、冯玉祥、居正、何应钦、朱家骅、阎锡山等,还有杜月笙、金廷荪、王晓籁等都赶来参加,蒋介石亲自接待。祭奠灵堂设在蒋家祠堂,客人多住武岭学校,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主祭。
蒋瑞莲,是蒋介石的同母妹妹,生于1890年,死于1937年。1906年,蒋瑞莲嫁与萧王庙后竺村竺芝珊为妻。当时,蒋介石正在日本,接到母亲的家书后,匆匆结束首次留学生涯,返国回乡为其妹主持嫁事。竺芝姗原来是玉泰盐铺学徒,与瑞莲青梅竹马,结成夫妻。他虽然文化不高,但后来亦因蒋介石的关系而发迹,曾担任过佛山筹饷委员、苏州税务局长、中国农民银行常务董事、津浦铁路车务总段长等重要职务。1949年,全国解放前外逃到台湾,1971年,病逝。
蒋瑞菊生于1892年,蒋瑞青生于1894年,均在幼年夭亡。蒋瑞青幼时聪明伶俐,深得蒋母王氏疼爱。王采玉在他死后给他找了一个王姓夭折的幼女合葬,作为冥配,以后并以蒋经国为嗣子。蒋介石也曾亲自撰写祭文,辞颇哀切。
3.严师慈母王采玉
蒋介石一生侍母甚孝,是尽人皆知的。蒋母王采玉是溪口镇葛竹村人。生于1864年,她幼承父教,聪明伶俐,又精于女红。但她年轻时却命运不佳,其父王有则不事生产,致使家道中落。王采玉只得以做针线活来贴补家中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1881年,王采玉初嫁于跸驻乡曹家田的竺某,但不久竺某便夭折了。后到葛竹附近的金竹庵带发修行。
1886年7月,23岁的王采玉由其堂兄王贤东牵线,还俗再嫁,作了45岁的溪口玉泰盐铺老板蒋肇聪的继室,当了老板娘。
王采玉为人温和朴实,通情达理,勤俭持家,将一个家庭弄得井井有条,对公公也甚为孝敬,对蒋瑞春和蒋介卿也很照顾,与店里上下人等和亲邻之间相处也很融洽。
蒋肇聪有了这样一个年轻的贤内助,再不用为家事分神,专心忙于经营。到了第二年秋天,王采玉已有身孕,接近临产。
1887年10月31日午后,王采玉在玉泰盐铺的后屋楼上分娩,接生婆连忙恭喜东家又添了一位小老板。此时蒋斯千正坐在店堂听候佳音,一闻添丁,十分高兴,对儿子蒋肇聪说:
“小孩就取名‘瑞元’吧。”这就是后来溪口街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瑞元无赖”,世人皆知的蒋介石,又名周泰、志清、中正。
蒋介石两岁时,玉泰盐铺突遭火灾,起因是邻居家半夜失火,气候干燥,火势猛烈延烧所致。蒋肇聪恰巧出外办货,王采玉从睡梦中惊醒,仅披衣抱子逃出,店中伙计都慌了手脚,只抢出一些零星物件,几间老屋化为一片瓦砾,货物损失殆尽。一家人只得住到下街祖遗的三间老宅里去了,着手重建店堂,恢复营业,但眷属从此不再搬来。
蒋介石4岁时,王采玉又生了女儿瑞莲,以后每隔一年,再生女儿瑞菊、幼子瑞青。
王采玉和她公公都信佛,都迷信算命看相,对“必出贵子”之言,深信不疑,因而对蒋介石疼爱有加,寄以光宗耀祖之厚望。蒋介石小时多病,老人每次都亲自诊视医治,对其不良习惯也放任自流,以致养成蒋介石顽皮倔强的性格,弄得家中不得安宁。
王采玉对小瑞元的天真活泼不加指责,只是对他的过失行为施以约束与惩罚。蒋母通情达理,懂得既要培养孩子的天性,又要将其行为限制在规矩之内,不乱章法。所以,蒋介石小时候所受体罚、责骂如寻常便饭,不足为奇,但尽管约束已有,小瑞元淘气、顽皮之事却从未间断。
王采玉是个孝女,嫁到蒋家后,不忘照顾娘家,资助两个弟弟读书成家。葛竹到溪口相距50余华里,她每年必去接母亲来家,往往留住两三个月以上,自己虽然家务繁重,但也常要携子女到娘家小住。此时母女两人可谓称心如意。
但好景不长,不过八九年,不幸的遭遇又接踵而来。1894年,公公因病去世。第二年的夏天,溪口发生时疫,蒋家塾师任介眉死后,蒋肇聪也染病过世,抛下了店务和妻子儿女。王采玉又丧丈夫,从此开始治家理店,抚儿育女的艰苦生涯。
蒋斯千原有二子,长子蒋肇海早死无子,产业由蒋肇聪承管,蒋斯千生前曾决定将长孙蒋介卿过继在蒋肇海名下。蒋介卿自父亲死后,为了店务家事,常与后母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