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第86章 气虚发热证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6章 气虚发热证 (1)(1 / 3)

主症:身热伴倦怠乏力,嗜睡,自汗,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治法:补中益气,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0g,人参5~10g,当归10~15g,陈皮10~15g,升麻10~15g,柴胡5~10g,白术10~15g,甘草10g。

加减:发热甚者,加山栀子10g,板蓝根15g,金银花20g;出血者,加仙鹤草15g,茜草15g;白细胞减少者,加鸡血藤30g,龟甲胶20g,肉桂10g;血小板减少者,加连翘12g,生茅根15g,血见愁15g,生地黄15g。

(单方验方治疗)

1.四合粉。徐长卿、紫河车、小叶凤尾草、生甘草各等量,制成粉剂。口服每日2~4次,每次2~4g,饭前服为宜。健脾补肾,气血阴阳双补。

2.参枣汤。党参9g,大枣20枚,加水800ml,浸泡2小时,大火煮至水沸后文火煮30分钟,吃参、枣,喝汤代茶饮。

3.五福饮。人参6g,熟地黄9g,当归9g,白术4.5g,炙甘草3g。有调补五脏,补益气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慢性再障。

4.充髓玉液。肉桂30g,附子30g,玉竹60g,怀山药60g,山茱萸30g。加水煮煎2次,然后合并浓缩至250ml,加白糖适量,注意防腐。每日3次,每次15ml,饭后服。适用于脾肾阳虚型造血功能低下的再障。

5.当归100g,丹参250g,白芍50g。研末,每服5g,每日3次。

6.白芍30g,百合200g,田三七1.5g,仙鹤草6g。共研细末,每次3g,每日2次,饭前用糖水送服,连服1个月。

7.当归6g,黄芪30g。水煎服,适用于慢性再障气血亏虚。

8.加味参芪仙补汤。人参6~12g,生黄芪30g,补骨脂24g,淫羊藿15g,甘草6g。有益气补肾之功效,适用于气虚肾亏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9.保元汤。炙黄芪24g,党参15g,肉桂3g,炙甘草6g。有补气温阳之功效。适用于元气不足型慢性再障贫血。

10.五味止血散。大黄炭,阿胶珠,白及粉,三七粉,蒲黄炭。将上药等份,研为细末,过100目罗筛备用,每次10g,加适量藕粉和水调成糊状,温服,每日3次,大便隐血转阴后,再服3天以巩固疗效。适用于慢性再障并消化道出血者。

(中成药治疗)

1.生血丸每次3~5粒,每日3次。治疗慢性再障。

2.再障生血片每次5片,每日3次。治各型再障。

3.血宝胶囊4~5粒(0.3g\/粒)\/次,每日3次。治疗急、慢性再障。

4.复方皂矾丸3~5粒\/次,每日3次。可用于治疗急、慢性再障。

5.金匮肾气丸水蜜丸,6~9g\/次,每日2次。用于肾阳衰微慢性再障。

6.三黄片4片\/次,每日2~3次。用于三焦热盛,血热妄行慢性再障。

7.麦味地黄丸大蜜丸,1丸\/次,每日2次。水蜜丸,9g\/次,每日2次。用于肺肾阴伤慢性再障。

8.复方丹参片3粒\/次,每日3次。用于瘀血内阻慢性再障。

9.阿胶冲剂每日3~8g。用于气血虚弱慢性再障。

(针灸治疗)

1.辨证取穴处方:①中脘、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②膈俞、脾俞、胃俞。

方法:上述2组穴位交替使用,不留针,15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天,连用5个疗程,期间可配合健脾补血、濡养肝肾之中药治疗。

2.穴位注射常用穴:足三里、膈俞、肾俞、膏肓。备用穴:发热加大椎,曲池;出血加血海,肝大加肝俞,脾大加脾俞。注射用液任选下药一种:50%胎盘注射液、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每次选2对主穴,可交替应用。据症配备用穴。若选用胎盘注射液,每穴2ml,当归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则用1ml。穴位注射隔日1次,亦可1日针刺,1日穴位注射,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天。

3.电针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采取循经取穴、邻近取穴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电针,分别选大椎、肾俞、足三里;大椎、膏肓、合谷、血海两组穴位,每日交替一组,15日为1个疗程。

4.灸法处方:①足三里、上巨虚、丰隆;②曲池、五里、手三里、手上廉区;③水分、下脘、滑肉门、天枢、膏肓俞;④督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等。方法:四组穴施直接灸法,每壮艾灸加雀粪,上尖底平,直接置穴位皮肤上,每穴每次灸7壮,每组穴位连灸2天,按1、2、3、4顺序施灸,8天为1个疗程,共灸6个疗程,前4个疗程间隔为14天,后2个疗程间隔为22天。

(饮食疗法)

1.甲鱼1只,茜草根、仙鹤草各10g,生姜6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