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第31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 /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或肺动脉及其分支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因而发生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组疾病。在肺心病形成以前,病人都有肺动脉高压。临床以反复咳喘、咳痰、水肿、发绀等为主要特征。早期心肺功能尚可代偿,晚期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并伴有多种并发症。肺心病可依据症状、体征、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加以诊断。

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平均患病率为0.48%,病死率为15%左右。本病占住院心脏病的构成比为38.5%~46%。在我国北部及中部地区15岁以上人口患病率为3%,约30%为非吸烟人群,与国外有明显差别,而且以农村妇女多见。个体易感、遗传、气道高反应性、环境因素、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与本病的发病有明显相关。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于中医“肺胀”、“喘证”、“痰饮”等范畴。

(病因病机)肺心病是由于长期慢性咳喘发作,以致引起五脏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输布障碍而形成。其病位在肺、心,兼及肾、脾,是一种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复杂证候。本虚为肺、脾、肾、心俱虚,标实为水饮、痰浊、气滞血瘀。

先天禀赋不足、年老体弱、过度嗜烟酒、房劳过度、生活劳累、情志所伤等,复以频繁的外感内伤,久则肺、脾、心、肾受损,造成肺胀喘满痰之症。肺、脾、心、肾虚,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外邪侵袭、起居劳累,是本病发生、发展或急性发作的主要因素。痰瘀互结,始终贯穿本病,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继发病因。

病久肺、脾、肾、心俱虚,正气亏虚,卫外不固,更易为外邪侵袭,引动宿痰,反复发病,使正气虚上加虚,造成恶性循环。如病至晚期,痰浊上蒙,清窍不灵,可引起神昏谵语,烦躁不安等;痰热相兼,热极化风可出现惊厥抽搐;火热迫血妄行,常可引起出血等症;或热毒炽盛伤及气阴,或迫血妄行,气随血脱,而致气血衰微,均可导致阴厥阳脱,而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危证。

总之,其病因病机可以归纳如下。

1.感受外邪肺气虚卫外不固,六淫之邪易反复侵袭,诱发本病发作,可使肺气之宣降失调,病情日益加重。《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记载肺胀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咳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

2.久病肺虚若内伤久咳、久喘、久哮等肺系慢性疾病,迁延失治,日久痰浊潴留,宿痰留肺,肺气壅滞不畅,久则气还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发为本病。

3.痰瘀内阻肺病日久,伤及气机,脾气虚运化不司,水湿内郁,日久化痰,痰湿内生;痰浊潴肺,病久势深,肺虚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心主”营运过劳,心气、心阳虚衰,无力推动血脉,则血行涩滞,可见心悸,脉结代,唇、舌、甲床发绀,颈脉动甚。

4.阳虚水泛肺病日久,伤及脾肾,脾虚无以运化水湿,肾虚无以温化水湿,水湿内停,上犯心肺,可见心慌、动则气促、面浮肢肿等。

(诊断要点)

1.症状

(1)肺、心功能代偿期:患者常有慢性咳嗽、咯痰和喘息,稍动即感心慌、气短、乏力和耐受力下降,并有不同程度的发绀等缺氧症状;偶有胸痛、咯血。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此时可见咳、痰、喘等症状加重,通气明显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呼吸衰竭。当PaO2<60mmHg时,表现为低氧血症,症见发绀、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甚至引起反应迟钝,嗜睡。当PaCO2>50mmHg时,表现为二氧化碳潴留,可见头痛、头胀、多汗、神志淡漠、白天嗜睡、夜间失眠兴奋以及肌肉震颤、抽搐等。

2.体征

(1)肺、心功能代偿期:可见肺气肿体征,如桶状胸、肝上界及肺下界下移、肺底活动度缩小,听诊普遍呼吸音减低,常可听到干、湿啰音。右心室扩大,心音遥远,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剑突下见心脏收缩期搏动,颈静脉充盈,肝下界可在肋下触及。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①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时可见球结膜充血、视盘水肿等颅内压增高表现。瞳孔缩小,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锥体束征可阳性。

②心力衰竭:以右侧心力衰竭为主,可见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心前区可闻及奔马律或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引起的收缩期杂音,可随病情的好转而消失。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肝大伴压痛、肝颈反流征阳性、水肿和腹水,病情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3.辅助检查

(1)X线检查:除肺、胸原有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特征外,尚有肺动脉高压征,如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mm,其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肺动脉段明显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