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第23章 辅助检查: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 辅助检查: (2)(2 / 3)

5.高濯风加味生脉补血汤益气养阴,强心复脉。

方药组成:西洋参6g(或太子参30g),麦冬10g,五味子6g,黄芪15g,当归12g,龙眼肉30g,甘松10g,炙甘草6g。

功效:益气养阴,强心复脉。

主治:心律失常,证属气阴两虚型。心悸气短,头晕乏力,胸闷自汗,口干,舌红少津,脉细弱、数、促或结、代。

方解:方中太子参补脾肺之气,生津止汗;麦冬、五味子酸甘化阴;三药相合,两救气阴。然其性偏寒凉而属阴,阴药主静,无力自动,增甘温之黄芪善补胸中大气,贯心脉而行气血;当归气辛而善行,为血中之圣药;合麦冬、五味子养血增液益阴;龙眼肉养心脾,补气血、润五脏,用量宜在30g以上;甘松主理元气、去郁气,可解除患者焦躁不安,心烦不寐之症;炙甘草安中复脉。诸药相合,使阴血充盈,阳气壮旺,心体得养,心用得助,则脉可生可复。

6.魏汉林振心复脉汤益气温阳,安神定志。

方药组成:桂枝10g,炙甘草15g,太子参15g,大枣5枚,茯苓10g,茯神10g,远志6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 30g,珍珠母(先煎)30g。

功效:益气温阳,安神定志。

主治:室性期前收缩。

方解:方中桂枝配炙甘草以振奋心阳,炙甘草、太子参、大枣、茯苓合用以补益心气;远志、龙骨、牡蛎、珍珠母、茯神合用而安神定志;若有燥热之象,用黄芩以佐之。诸药合用,益气温阳,安神定志,标本兼顾。

7.高仲山复脉饮主治心血不足,心阳不振证。

方药组成:炙甘草50g,红参15g,柏子仁15g,桂枝10g,麦冬10g,生地黄20g,阿胶(烊化)15g,鲜姜10g,大枣10g。

功效:益气养血,温阳复脉。

主治:心血不足,心阳不振证,见心悸不安,眩晕,胸闷气短,神疲乏力,面色黯滞少华,上腹部浮肿,纳少,舌胖嫩,有齿痕,苔白润,脉结代。

方解:方中生地黄滋阴养血为君;配伍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柏子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

8.张镜人复方四参饮益气养阴,活血清热。

方药组成:丹参12g,太子参12g,南沙参9g,苦参15g,炙甘草3g,广郁金9g,炒枣仁9g,莲子心2g。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清热。

主治:病毒性心肌炎症见气阴两虚,夹瘀者。

方解:太子参、南沙参益气养阴,丹参活血化瘀,苦参清热解毒,郁金活血解郁,枣仁、莲子心宁心安神。

(临床精选)

1.参仙汤太子参12g,仙鹤草12g,黄芪10g,苦参10g,黄连10g,龙齿15g,百合10g。水煎2次,取汁300ml,每日早晚各服150ml。8周为1个疗程。适用于室性期前收缩,气虚血瘀型。[沈海萍,等河北中医,2006,2:102]

2.柴胡陷胸汤柴胡9g,半夏9g,黄连9g,瓜蒌30g,黄芩6g,桔梗6g,枳实10g,生姜3g。加减应用:兼有气阴两虚加太子参15g,麦冬、玉竹各10g;兼痰阻气机,胸阳不振加薤白15g,枳壳、桂枝各10g;兼痰湿困脾;水气凌心加苦参、云苓、桑白皮各10g;兼阴盛格阳,虚阳外越者加龙骨、磁石各10g。适用于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证属痰火扰心者,症见心悸、胸闷、烦躁、惊恐、失眠、口苦,有时头晕、恶心甚至昏厥。[孙庆财,等中国社区医师,2007,9(16):9]

3.复脉养心汤太子参15g,黄芪50g,麦冬20g,五味子15g,麻黄10g,熟附子10g,半夏15g,瓜蒌20g,川黄连15g,女贞子25g,丹参50g,苦参20g,甘草15g。适用于缓慢型心律失常。方中太子参、黄芪、五味子、麦冬、女贞子、甘草补益心气;麻黄、熟附子振奋心阳;半夏、瓜蒌、川黄连、苦参、丹参涤痰化瘀,共奏益气助阳,涤痰化瘀,以达到调整恢复心律的作用。[于宝锋,等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4):361]

4.葛根三参汤葛根50g,太子参、苦参各30g,丹参20g,甘松、淫羊藿、生地黄、赤芍、黄芪、茯苓各15g。适用于气阴两虚,痰血内阻证。方中黄芪益气,葛根、丹参活血化瘀,调整心律;太子参、生地黄、赤芍养阴生津;苦参清热燥湿及养阴;甘松解郁通阳、畅利气机;茯苓养心安神;而淫羊藿调节阴阳平衡。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养心安神、定悸复脉之效。[吴斌湖北中医杂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