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第14章 肺炎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 肺炎 (2)(1 / 2)

2.蒲公英30g,桔梗10g。适用于肺炎咳嗽明显患者。

3.金银花10g,当归10g,玄参15g,蒲公英15g。用治热盛伤阴所致之肺炎。

4.白花蛇舌草30g,鱼腥草20g,陈皮5g。用于治疗痰热壅肺型肺炎。

5.穿心莲30g,鱼腥草30g,浙贝母15g,桔梗10g。适用于治疗痰热壅盛咳嗽明显型肺炎。

6.枇杷叶15g,粳米50g。适用于肺炎咳嗽明显患者。先煎枇杷叶,去渣取汁,入粳米煮作粥,空腹食用。

(中成药治疗)

1.羚羊清肺丸用于咳嗽、痰黄、发热者。每次2丸,每日2次。

2.止咳桔红丸用于痰热壅肺者。每次2丸,每日2次。

3.养阴清肺丸用于正虚邪恋,咳嗽无力者。每次2丸,每日2次。

4.鲜竹沥口服液用于痰热壅肺者。每次10~20ml。

5.双黄连口服液用于邪袭肺卫者。每次3~10ml,每日2~3次。

6.养阴清肺口服液用于肺炎后期伤阴或正虚邪恋者。每次20ml,每日3次。

7.黄连注射液用于邪袭肺卫者。每次300mg,用5%葡萄注射液100~250ml稀释,静脉滴注,每日1次。

8.穿琥宁注射液用于痰热壅盛者。每次500mg,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稀释,静脉滴注,每日1次。

9.醒脑静注射液适用于肺炎痰热壅盛、热入心包者。每次20ml,用5%葡萄糖溶液250ml静滴,每日1次。

(外用药治疗)

1.麻黄10g,石膏50g,杏仁5g,甘草5g。水煎取汁灌肠,药温30℃左右,每日1~3次。

2.石膏、白芍、金银花各20g,黄芩、连翘、牡丹皮、赤芍各15g,桔梗10g,荆芥12g,鱼腥草40g,大黄5g。水煎取汁灌肠,每次1~3次。

3.鱼腥草注射液8ml。用于各种肺炎。加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每日2~3次。

4.双黄连注射液600mg。用于各种肺炎。加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每日2~3次。

(针刺治疗)

1.辨证取穴

(1)邪袭肺卫取穴:针刺合谷、曲池、外关、大椎,用泻法。热甚加外关;咽痛加少商。

(2)痰热壅肺取穴:取合谷、曲池、尺泽、少商、肺俞、丰隆,用泻法。

(3)肺热腑实取穴:取合谷、曲池、尺泽、少商、肺俞、天枢、上巨虚,用泻法。

(4)热入心包取穴:取郄门、神门、曲泽、膈俞、血海,用泻法。若邪甚蒙闭心包,神昏者加人中,也可针刺十宣、曲池、委中放血。

(5)正虚欲脱取穴:取人中、内关,用补法,百会、气海、关元用大艾炷灸。

(6)正虚邪恋取穴:取肺俞、膏肓俞、太渊、太溪、三阴交。低热不退加内关;痰多纳呆加足三里、中脘。用平补平泻法。

2.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肺俞、大椎穴,用4.5~5号皮试针头吸入柴胡注射液,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穴位肌层,上下提插,待局部有酸麻胀感,回抽无血时分层推注,初次注射肺俞穴1ml,1小时后再注1次2~3ml,大椎穴1ml,以后每日2次,6次为1个疗程。

3.电针取穴:双曲池穴。操作:采用泻法,用2~3V弱感应电流,通电3~5秒,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拔罐治疗)取穴:风门、肺俞、膏肓俞、肺部有湿啰音处,按拔火罐常规操作法,每日治疗1次。用于肺炎恢复期病灶吸收不良者。

(药熨治疗)

1.二子荑附方紫苏子、白芥子、芜荑、香附各30g,细辛10g,食盐30g,食醋少许。上药用铁锅在炉上翻炒至芳香灼手,装入柔软布袋内,立即在脊柱及两旁或啰音密集处来回推熨。开始可隔衣而熨,待温度下降,再直接熨于皮肤上,每日2次,6日为1个疗程。用于迁延性肺炎。

2.三子养亲方紫苏子、莱菔子各60g,白芥子30g。混合炒热,布包熨背部,用于痰实气喘者。

(名医临证经验)

1.张士卿五虎化瘀汤治疗少儿肺热咳喘。

方药组成:炙麻黄、杏仁、生石膏、桑白皮、细辛、浙贝母、鱼腥草、水蛭、前胡、黄芩、生甘草。

功效:清肺泻热,祛痰化瘀,止咳平喘。

主治:少儿肺炎。症见发热,咳嗽,痰黄黏,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方解:五虎汤来源于《医宗金鉴·幼科心法》,实为麻杏石甘汤加细茶。细茶一药,临床常可用桑白皮或细辛代之。桑白皮甘、寒,入肺经,泻肺平喘,且有利尿消肿作用,用以治疗肺热咳喘痰多者。而细辛辛温,入肺经而有镇咳之效。且以细辛与石膏相配伍,一热一寒,相反相成,可防石膏过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