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七百六十五章 造纸术扩大实验(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六十五章 造纸术扩大实验(一)(1 / 4)

已至盛春时节,草木欣荣,一些在冬日做不了的事,终于能做了,比如说,造纸。

造纸技术早在去年冬日已经完善了,但,受限时节,未能更进一步。

从去年到现在所造的所有的纸,都是麻纸,现在天气回暖了,各种草类各种树皮都可以找的到了。

李孟羲去问过那些造纸匠人,问哪些草或者哪些树皮造纸更好,结果匠人们回答各不相同,李孟羲意识到,自己的造纸技艺已经远超过匠人们了,匠人们的经验已不足借鉴了。

李孟羲也不知到底什么材料造纸最好,但是,他知道该如何进行测试。

命令再一次下达到骑兵队,李孟羲令骑兵队外出去搜集能找到的所有草木,不管是树,还是草,还是藤蔓,还是野花野菜,只要是草木,都要。并且,他特意强调,所有收集的材料不能掺混。

上次没按要求做,骑兵们已经被训斥一次了,这次再次外出,骑兵们谨慎细微了很多。

近两百骑兵四散出城,到处去找草木去了。

按李孟羲的要求,一应草木都要搜集,有的骑兵出城不远,在半路上遇到了草沟,直接下马到草沟里割了一麻袋草给装回去了。

话说,,,.. 版。】

有的人找了树,扒皮扯枝,有的人选择薅藤蔓,有的伐竹,各种忙活。

骑兵们效率很高,不半日,各种原材料络绎不绝的送了回来。

李孟羲在院子里,看着院子里堆的越来越多乱七八糟的材料,他此时犯了难。

这些个草啊树皮啊之类的,都不认识啊,连认识都不认识,怎么记录怎么贴标签。

李孟羲只好去找人来帮忙。

木匠们来了,木匠们帮忙区分了一部分,而剩下的一大部分,多是些野草的部分,匠人们意见不一,一种野草能有三五个名字。

这时,李孟羲意识到,同一种草在不同的地域叫法是不同的。

艰难的把所有草木全部给贴了标签标记好,刚忙完,又一个骑兵扛着一大捆树皮回来了。

李孟羲看着满地的青绿,他寻思,造纸的话,材料应当晒干的,此时城中到处在盖房子,没地方晒草,想来想去,只有城墙上合适。

随后,李孟羲带着人把所有材料搬到城墙上去,然后每一段城墙晒上一种材料,每一处都贴好了标签以防混淆。

匠人们忙碌着拿绳子把各种材料束起挂在城垛上,李孟羲则在寻思,如果材料都晒干的话,草晒干了就看不出是什么样子了,而又因为,此次需要的植物种类太多,后续可能会有重复的,因而,得时时区分归类,晒干的草可不好区分。

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该如何长久的保持植物的模样呢。

李孟羲想到了可以拿个碗把草给种起来,可是再一想到,好多草割回来是没有根的,所以这个方法没用。

进而,李孟羲思索,标本是该如何做的,泡水里?泡油脂里?还是酒精里?

酒精里泡的人参,泡多少年,还是人参的样子,酒精除了会脱色,保存能力很强的。

想到这一点,李孟羲腾腾跑下城去了。

再一次上来,李孟羲带着人,带着许多个罐子,罐子里装满了水,酒精不富裕,用不起酒精。

而后,在晾晒材料的区域,每到一个区域,李孟羲去把晒的草抓一把回来塞到罐子里,然后泡材料的罐子一处放一个。

匠人们看着李孟羲忙碌,看李孟羲把罐子挨着墙角一个个放,也是不懂。

材料处理问题解决之后,还有另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器皿问题。

在去年冬日,当时用的造纸材料有限,用不了多少蒸煮工具,因而煮纸浆的瓮大点小点都无所谓。

但是,今次不同了,今次有庞大的测试需求,今次要测试成百上千种材料,要比较这成百上千种材料所造纸张的质量,其中之精确细微,不能有丝毫偏差。

煮纸浆的瓮大一点小一点,添的水多一点少一点,纸浆煮的稠一点稀一点,这都很影响纸张的强度,所以,需要得有一批大小完全一致的器具。

据李孟羲对陶器技术的了解,靠人工去捏泥胚,大小参差偏差,很难完全一样,所以,得用另外的技术。

李孟羲想到了铸铁,用模具铸铁,一套模具可以铸造几百个完全一样的铁件,这是现今技术条件下唯一可以批量生产的方式。

城外,窑场场所在,土窑仍在烧个不停,抬眼看去,黑烟滚滚。

想了一下,李孟羲下城去了窑场。

在窑场里找到陶匠头头,李孟羲跟其商量能否用模具做一批大小完全一致的陶器。

匠人头目不假思索的点了点头,“能做,只是得做模子。”

做模具方法多了,可以用木头,用铁铸,用粘土烧制等等方式,综合成本与速度两方面的取舍,李孟羲最终选择用木头来做模具。

——

木匠营,李孟羲跟木匠们商议着技术细节。

木匠们听完了李孟羲的要求,有人说到,“大木头不好找,要不,用木板做成桶一样的?”

李孟羲想了想,相比从一整段树桩当中掏一个模子,用一些薄木板给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