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新的革命和斗争。有的人为了如何发财而斗争。有的人则为了生存而斗争。心理失衡再所难免。在与改制领导小组斗争的过程中。职工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了职工代表。与领导小组进行对话。职工们在俱乐部聚会的时候。人最多的时候超过了两百人。不少人对叶明说。你不能袖手旁观哟。因此叶明也成了职工们选出的职工代表。他本來就是厂里的职工代表。但职工们不承认过去的职工代表。他们认为过去的代表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层干部。并不能代表职工的利益。
群众是无辜的。因为最终牺牲的是他们的利益。令人担心的是。聚集的人多了。情绪得不到控制。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惹火烧身。叶明也想听听大家究竟有些什么想法。而且很愿意帮助大家正确面对这件事。说实在话。他同情职工。但他更赞成老板的意见。
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今后的恐惧。使人们的感情变得异常脆弱。贾家标准件厂的职工从來就是遵纪守法的。甚至也是一支纯洁并且具有战斗力的队伍。他们尊敬陈老板。也肯定了他为厂里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并不是和他本人过不去。只是在面对改制的问題上。情感上和观念上与陈老板存在着巨大分歧。同时他们必须捍卫自己的利益。大家为这次斗争定了一个基本的调子。以免那些对陈老板有个人成见的人借此机会公报私仇。他们恳请陈老板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全员持股。他们喊出了这样的口号:“我们宁可不拿工资。愿意和过去一样。同陈老板一起重新创业。”这些对企业和自己的前途格外关心的人。多数都在四十岁左右。他们见证了企业的盛衰。与企业甚至与陈老板有着深厚的感情。说到动情处。有的人居然落下泪來。
中国的企业。关键问題并非仅仅是个体制或者所有权的问題。海尔不是国营企业么。为什么能够搞好。重要的因素还是人。一个企业。一个团体。甚至一个民族。投机钻营和贪图小利的人太多了。或者这样的人得了利又得势。那么一切都完了。体制也要靠人运作。国营企业也好。集体企业也好。股份制企业也好。关键还是看落在什么人手里。其次便是员工的整体素质。陈老板过去是优秀企业家。但现在他不是了。甚至落伍了。他居功自傲。不思进取。沒有远见。造成了企业今天的被动局面。这个厂在他手里辉煌。也将在他手里衰败。这即有陈老板个人的原因。也有是历史的局限性。十七年的厂长。曾经的辉煌。落后的管理。庞大的管理队伍。成了这个企业今天最沉重的负担。十七年的厂长。太老了。特殊时期。一个管理者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局限。导致其企业的失败。改革的重点之一。应该放在建立合理的用人和退出机制上。
还有一个问題就是企业的生存环境。企业效益好的时候。领导不断地前來关心。顺便也安插自己的亲戚或者朋友到企业里。还得给予这些人照顾。企业的负担因此一天比一天重。等企业不景气的时候。鬼都不上门。还会说企业家们经营不善。不少地方都有这样的规定:市或县级领导必须对口联系企业。其目的就是让领导们了解下面的情况。并且直接为企业提供服务。有些领导为了自己的政绩。大肆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结果有些企业表面上看起來做大了。但沒有做强。甚至不赚钱了。有的还不得不倒闭;外强中干。纸老虎一个。不敌市场风险。政企难分。领导者不懂经济。发展经济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人的因素。在各个层面上都体现出了对企业的制约。
说來说去。老板有他的道理。职工也有职工的道理。而且都有可能扭转企业的命运。从这个层面上讲。全员持股并沒有什么错。
不知不觉中。叶明成了愤怒的职工和陈老板沟通的桥梁。从感情的角度出发。他觉得职工的方案可以考虑。如果真能像职工希望的那样。也许企业仍然会有救。叶明带着自己的分析向陈老板转答了职工的这种愿望。但是。陈老板不肯接受职工的方案。“这个担子太重了。这是几百号人的生活。甚至是上千人的命运。都要我老陈來承担。我承受不起。市场是无情的。是不讲感情的。我们不能感情用事。现在不是过去。仅仅有热情。并不能把企业搞好。搞好一个企业。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很明显。陈老板看重的是企业的生死。而不是职工的感情。也许这就是企业家和普通人之间的区别所在。老板和员工。永远不能在一条水平线上行走。利益产生矛盾。也只能用利益平衡矛盾。
为了引资成功。陈老板自己认购了三十万元的股份。他是企业的老总。如果他不带头认购。谁还会來买这个企业呢。
陈老板率先认购股份。使矛盾更加尖锐了。罢工并且封住厂门。表明职工和陈老板彻底翻脸了。
稳定是压倒一切工作的重点。职工罢工立即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于当天下午派出由多个职能部门组成的工作组驻进贾家标准件厂。并做出指示:明天必须开工。改制必须进行。
工作组由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带队。成员由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市政府信访办、市政府体改办、市检察院、市乡镇企业局等部门人员组成。当天晚上。工作组在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