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的李承乾和李泰担心的看着母亲,几个女儿早已齐齐激动地扑向长孙皇后,拉着母亲看来看去,难过的流出来了。
至于李治,得等两年后才出生。
长孙无忌也担忧地看着妹妹:虽然知道观音婢身体不好,但是却没想到如此不好!怎会年纪轻轻就去世!
636年,按照天幕的纪年法,现在是公元626年,也就是说长孙皇后只还有十年寿命。
十年后,她也才三十六七岁,正值壮年!
“太医!太医快给皇后看看!”李世民大声呼喊着太医,急的都顾不上是在大臣们面前。
“陛下,臣妾没事。”长孙皇后连忙安慰丈夫,但是生死大事,哪怕是往日有效的安慰,此时也显得很无力了。
【可惜,长孙皇后呕心沥血用一生时间写,唐太宗推广天下的《女则》,宋朝以后,因为女子不得干政,这本后妃教科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最终失传。】
刘娥出身不高,入宫之后才有机会读书写字,闻言也起了好奇心:“皇后写得书,为什么不让后妃看?”
说起来,皇室藏书那么多,她好像都没好好读过,或许遗漏了许多财富。
“去宫中藏书阁找找,有没有《女则》。”
很快,宫人带着《女则》来复命。
尽管当权者不喜,但是出于帝王家对天下知识的垄断权,和古人对书籍的看重,也没有毁坏,只是让它封起来在角落蒙尘。
宫人自然是擦干净之后送来的,刘娥翻了翻,意外地睁大眼睛:竟然是这样的内容?难怪会被禁。
刘娥原本找书是想自己看,突然有了新的想法:“既然还有,为了避免日后遗失,将《女则》印刷后传到民间。”
李世民身为男子,都能大大方方把《女则》传阅天下人,她身为掌权的女性,更不会约束女子发挥自己的能力。
虽然可以想象,一定会遭到那些迂腐大臣的阻拦,以往刘娥还会忌惮自己的身后名,现在已经不在意了。
从
她专权开始,从她屡屡用龙袍试探与龙椅的距离开始,就注定会为男性当权者不喜。
反正左右是不喜,她为何不更大胆一点,直接把那群老顽固气死,也可以让自己耳朵清净点。
想到这里,刘娥甚至悠然往龙椅上一靠:“如此好书,当为天下人欣赏,等书重新刻印后,给各位大臣都送去一份。”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中,对女子贞节表扬的最少、但是对智慧女性表扬最多的史书。
比如谢道韫老年遇到贼寇拔剑杀贼的故事,就出自此书,并且表扬谢道韫有“林下之风”。
还有许多例子:
苻坚妾张氏“明辩有才识”,上疏力劝苻坚南征。
毛氏“壮勇善骑射”,军营被姚苌攻破时,她“犹弯弓跨马,率壮士数百人与苌交战”,直至被俘。
慕容氏“有才慧,善书史,能鼓琴”。
辛氏“聪朗有才鉴”,其弟辛敞按照她的指点处事,在错综复杂的曹魏政治斗争中如鱼得水……
比起宋明清时期表彰的“节妇”“孝女”,《晋书》上记载的魏晋女子能文能武,聪慧过人,懂军事懂政治。
【其实《晋书》的作者同样是男性,共二十一人,说出名字各个在后世都是鼎鼎大名。】
负责监修的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名臣和文豪: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
负责天文、律历、五行等三志的作者是玄学大佬——李淳风;
其他十六位编纂者里同样有许多名臣。
比如巾帼女相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上官仪自己也是著名诗人和文豪,当做宰相;后来武瞾的心腹、成语“笑里藏刀”的来源李义府,也当过宰相;还有编纂了《艺文类聚》《周书》和《唐高宗实录》的著名史学家令狐德棻,等等……
除了众多名臣,唐太宗李世民还亲自为司马懿、司马炎、王羲之和陆机写史论。
众多文武兼备的文豪名臣修书写的《列女传》,挑选的女子楷模充分说明唐初的风气,更注重的是女子自身的才识和技艺,而相对忽视传统三从四德的“妇道”。
后世修前朝史书都会受到当朝文化风气的影响,《晋书》这样的“魏晋风流”与其说是魏晋风气
,不如说是大唐的开放包容,比起欣赏女子守贞守节,更在意女子的能力。
欣赏女子的才艺甚于妇道的《晋书》既然符合李世民的心意,自然也符合皇后作品《女则》的核心主题。
.
李世民听到后世怀疑长孙皇后的被质疑了还生气:“《女诫》?观音婢写得书怎么是那写给自家女子看的私书可以比得!”
12
“?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